城乡统筹共建文明环境
武荣公园里,市民健身跳舞,喜看白云绿树映水流;农民培训基地内,农民变身"学生",勤学各种职业技术。在南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够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文明花香。
着眼于夯实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南安市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打造南安特色的文明品牌。该市深入开展"八进社区"活动,文明社区创建扎实推进,如今,该市各社区普遍建立了文明市民学校、老年人活动室、图书馆(室),金街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有序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加大特色新农村和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力度,大力创新企村、银村、村村共建模式,形成"文化先导、产业带动、生态发展、素质提高、改旧建新、和谐促进"等六种特色新农村创建类型。官桥内厝村成为全省首个"中国十佳小康村",九都镇获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蓉中村农民文化节和兰田村"世纪之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亮点。
基层文明创建方面,南安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学校、风景旅游区、企业)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军民共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学校,全市建立106个军民共建点,涌现出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450多个,市女企业家拥军协会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此外,该市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和权益保护。就业方面,利用劳动力市场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外来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维权方面,加强以《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重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日常监察与专项检查。仅2008年,就监察企业1172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20件,结案582件,追回农民工工资370万元,解决工伤补偿抚恤金244万元。生活方面,全市520多家企业建有"蓝领公寓",许多企业设立职工之家、阅览室、卡拉OK厅、健身房等场所,蟠龙工业园区被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南华纺织公司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劳动者关系模范企业",并在全国推广其创建经验。
"文化低保"带动文化繁荣
农村商铺里设立便民读书室、公益电影放映点精彩的影片让村民大饱眼福、劳动部门发放免费就业培训券……这种种文明和谐的场景皆来源于南安在全省率先实行的"文化低保"工程。
2007年,南安市在全省首推"文化低保"工程,按照"示范先行─辐射拓展─覆盖全市"的思路,首期选择61个创建村、16个示范村开始创建工作。2008年,"文化低保"工程创建范围和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共完成100个村居创建任务,并创建34个公益电影放映点、10座公益文化戏台和38个"农家书屋",开展"爱心荧屏进千家"、文艺下乡、流动图书下乡、公益电影下乡等活动,并组织了86个省、泉州市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文化低保"创建村,有效帮扶"文化低保"对象2271名,受惠群众达156万人次。随着"文化低保"工程深入开展,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日渐完善,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生活大大丰富起来。
"文化低保"工程带来了南安"大文化"环境的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纳入南安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南安遍地开花。市委讲师团经常深入各乡镇(街道)进行巡回宣讲,加强街道市民学校和社区教学点等宣传阵地建设,推行《南安市民文明公约》、《南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建市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和开展首届"感动南安十五人"评选,这些活动使南安的思想道德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科技教育事业日益繁荣,义务教育负债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并走在泉州市前列,高考、中考和国际学科奥赛取得佳绩;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试点县,每年投入科普经费100万元;加强招才引智,成立南安市经济顾问团,引进博士后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80多人。群众文体事业成效显著,农村、社区、企业、校园文化团体发展迅速,各类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成功举办《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社区广场文化节、第十届南音大会唱等活动,小品《步步高》、轻喜剧《右眼跳财》获国家级奖项,文化遗产保护,"扫黄打非"工作以及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有效开展。此外,未成年人教育、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结队帮扶、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得到全面开展,南安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日益凸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如今,撒播在南安各个角落的文明花朵已经处处绽放,散发出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们的心灵和城市一起变美,也使南安这座美丽的城市变得更具魅力。南安人正踩着跨越的脚步,踏着文明的鼓点,力争打造一个城市形象优美、社会秩序良好、人文环境开放、市民素质文明的文明城市!
责编: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