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并举,打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公共保障体系,创造一流的宜居环境。
一是提升公共设施品位。城区主干道完成高等级沥青路面改造,巴溪大道、燕江大道延伸工程加快建设,城市人口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达10平方米;完成城区夜景工程改造,城市道路灯光亮光率达98%以上;公共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投资800多万元更新1、2、9路公交车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9.46标台,城市公交发展已经达到设区市水平;购置115辆“花冠”轿车全面更新城市“的士”,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部使用中档以上“的士” 的城市;城区关键地点设置132个“全球眼”探头,科学设置红绿灯,是全省山区县级市第一个设置“全球眼”和高密度红绿灯的城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年来,完成农村道路建设248.3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9.1%、客车通达率达87%。
二是强化城市长效管理。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城市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出台《永安市实施城市长效管理暂行规定》和《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市区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办法》,采取重点治理、分片管理、集中清理的方法,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形成“日巡查、周整改、月评比、季考核、年总评”的城市综合管理检查通报制度,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出台《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暂行办法》、《城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建立低保补助标准浮动机制,及时提高城乡低保户补助标准,足额发放城乡困难家庭医疗保障金。“社会福利中心”工程、“爱心老年公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大湖、洪田、贡川、安砂等镇新建农村敬老院投入使用。去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县(市),安砂敬老院作为唯一的建制镇敬老院在全省福利中心建设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推进社会保险工作,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综合参保计划完成率达100%,医保卡实现全省联网,解决异地看病难问题。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已建成廉租房96套、585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248套、19.97万平方米,经济租赁住房430套、2.27万平方米。是全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资金投入、建成面积和套数最多的县级市,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辐射服务人口13万多人。
永安桃源洞全景(摄影:肖守周)
怡情感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以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发展绿色生态为重点,积极构建山水园林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工作连续三年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名,是全省山区县级市第一个获得园林城市的县市。
一是科学规划园林城市。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理念,编制实施《永安市2001-2010年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规划》、《永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永安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生态型、山水型的城市人居环境初步形成。截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园林绿地总面积732公顷,绿地率达40.64%;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80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4.4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65.12%。
二是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先后建成龟山文化广场、江滨公园、巴溪湾景观带、南北塔公园、南山公园、林业要素市场、景泰秀水休闲区、文体健身休闲中心、虎形山公园等公园和广场,“一江两溪”生态景观工程进一步拓展,生态永安建设目标初具规模。目前,我市公共绿地面积达15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7平方米。
三是加快道路庭院绿化。坚持更新与改造相结合,精心规划设计,营造浓厚的园林绿化气息,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目前,全市主次干道绿化长度达28.31公里,道路绿化率达95%。加快建设绿色庭院,广泛开展争创“绿化达标单位”、“花园式单位”活动,突出抓好城市单位庭院绿化工作,全市70%以上居住小区达到绿化标准,新建小区绿化用地均占总用地面积30%以上。有15家单位达到“省级花园式单位”标准,8家达到“三明市级花园式单位”标准,60家达到“永安市级花园式单位”标准。(供稿:永安市委文明办)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