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漳州
东山县全力打造海峡文化名城
文明风   |  时间: 2009-03-03   |   文章来源: 新华网福建频道
 

    日前,东山县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海岛美术)之乡”。这是继“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后,东山县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文化名片”,也是全力打造海峡文化名城所取得的新成果。

    节庆活动,文化唱响主旋律

    每年的春节、元宵,都是东山县群众文体活动氛围最浓烈的时期。近几年来,东山县每年都举办了“传统文娱踩街”、“迎春歌舞晚会”、“元宵音乐晚会”、“威风大锣鼓赛”、“文化艺人足迹回眸书画联展”、“军民联欢晚会”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形成“天天有戏、夜夜升歌”的喜庆场面;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更是东山县文体活动的另一个高峰期。在去年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期间,先后举办了1场沙滩焰火歌舞晚会, 3场广场文艺表演、3场潮剧演出、5场沙滩风筝表演,3场帆船帆板表演、1场传统文娱踩街等系列文体活动,吸引了当地群众和海内外嘉宾10多万人次参加。同时,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从而唱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文化下乡,群众品尝“精神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显突出。东山县积极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并在政府补助、税收等方面享有各项优惠政策。比如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电影“2131”工程,电影队每到农村放映一场电影,政府给予补贴80--120元不等。政府各部门、单位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一手抓依法管理,一手抓扶持服务,清理取消了各种不必要的审批、收费、检查、验收,做到了多予少收、先放后管,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仅2008年以来,就放映560多场次,其中数字电影160多场次,胶片电影400多场次,观众达16万多人次,为农村文化增添丰富的内容,农民叫座又叫好。此外,县委宣传部、文体局等部门每年都积极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山村、渔港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最丰盛的“精神大餐”。

    文化中心户,让文化扎根乡下

    电影进村、文化下乡,这仅是阶段性的工作。如何让广大群众就近、经常性地品尝到适合自己胃口的“精神大餐”,才能有效地满足广大群众日愈增长的文化需要。因此,东山县在农村积极扶持发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中心户。白埕村市级中心户林进兴是一家从事果蔬、林木良种引进、种植、推广的科技类中心户,常年义务为村民提供科技培训、咨询服务。县领导了解到他父亲喜欢收藏,家里十几年已收藏了上万件各类农家生产生活用品、票据证章、宣传招贴画、古今中外钟表、古代兵器等,又有场地,所以鼓动他家把收藏物进行分类整理,并协调相关部门资助,建立了“东山岛闽台民俗馆”,成为集科技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户。目前,全县共建成市级中心户9家,县级中心户100家,镇级中心户235家。今年,东山县还专门拨出10万元专款,为市、县级中心户征订《人民日报》、《福建日报》、《海峽通讯》、《闽南日报》等重点党报党刊和配备15套广播器材,增强各级中心户的服务功能。一个个文化中心户,带动全县群众参与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外交流,展现时代“软实力”

    文化艺术的魅力在于交流与创新,近年来东山县文化艺术界更是积极地“走出去”,特别是潮剧与美术工作者踏遍港澳台、影响新马泰。多年以来,东山积极组织申办专业和民间职业潮剧团到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演出。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东山县各类潮剧团到国外或境外演出达300多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为东山县文化产乐业“走出去”全面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东山民间传统美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更是进入全面繁荣的时期。目前,全县共有20多个县、镇级的协会与民间画廊裱画店、还有各种书法美术培训班70多个,县级以上书法、美术协会会员200多名。这些书画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为东山县建设海峡文化名城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5年开始,东山画家游明元应新中友好协会的邀请,连续4年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增进了两国友谊特别是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感情。2008年台属画家谢学文到金门举办书画作品展,至此他已四度赴台湾,二度赴香港、新加坡举办画展,被称为“海峡文化使者”。正因为民间书画艺术发展及对外交流取得的明显成效,日前东山县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海岛美术)之乡”。 (朱少文)

责编:林芳斌

 
 助力“家电下乡” 东山供电安全文化进农家 02-27
 春节黄金周东山岛接待游客2.52万人次 02-02
 农村用电有保障 东山村民欢喜过大年 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