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成熟采收上市,有的果农保本甩卖,仍一度滞销;有的果农优质优价,却一路畅销。结果,牛年春节元宵期间果品市场出现的“冰火两重天”,致使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厦门,金融海啸对“三农”带来的冲击,让人们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
同样种水果为何结果却不同?
文明风2月18日讯 (通讯员 吴会明) 牛年春节元宵刚过,但忆起自己一直陪伴原本走俏的5万公斤芦柑熬过“寒冬”,厦门集美区后溪镇果农张先生仍不寒而栗:作为种果大户,往年芦柑上市前经销商争相报价很快售完,可这茬积压至年后。老张期待:风雨过后是彩虹。同样经营果品的集美区农民陈水强、刘国全,注重无公害生产、品牌化经营,果品营销则一路看好,他们期盼:牛年更牛。
在厦门集美,同样是种植经营水果,销售市场为何出现“冰火两重天”?除砍掉龙眼改种芦柑等结构调整在数量与质量上把握欠缺,眼下一场国际金融风暴,对刚刚历经牛年春节元宵节日市场果品销售“冰”或“火”洗礼的果农来说,似乎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又多了一份慎重。不平凡的牛年,果品的种植生产与管理经营,究竟“危”有多重?“机”有几何?
现状:水果丰产 果农犯愁
老张所在的村庄很多村民像他一样,在山上经营果园营生。每逢春节前,成片芦柑硕果累累,美不胜收。老张从20年前承包经营现在的这个果园种植芦柑,因为自然环境好,施用鸡粪等农家肥,加上精心管护,年产纯天然无污染芦柑5万多公斤。这几年,他几乎按每公斤2元的价格,将整个果园的芦柑批发给果贩摘走,自己还省下雇工摘芦柑的工钱。然而,去年芦柑销路形势大变,价格降至每公斤1.5元也无人问津。他觉得,如果加上采摘、包装、储存、运输、分销这一系列环节就血本无归。
据了解,当地很多芦柑果园是早些年产业结构调整中,跟着人家砍掉龙眼树改种的。专业大户刘宗根说:“果树栽种11年,这次收成最好,采收了2万多公斤,一家四口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管理果树上,可水果丰产后却卖不出去。”如果春节元宵还没有卖完,那吃饭就成了问题,当时情形真急煞人。刘宗根的妻子吴六金说,果树是家中每年的经济来源,2007年产了1万多公斤收入4万多元,而2008年采摘了2万多公斤,卖得相当困难。谈到水果滞销,让他捏了把冷汗,还担心今年的计划及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