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工作,收入增加了,还能照顾家庭,那次培训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日前,德化戴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纳人员林爱珍高兴地对记者说。
刚进城时,她由于没有什么技能,只能在瓷厂做一些粗活,月工资不过五六百元,除了日常的开销以外所剩无几。去年她报名参加了阳光工程培训,找到了新工作,月工资几乎翻了一番。在德化,像林爱珍这样通过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受益的农民仅去年就有1209人。
“大城关”战略的实施和陶瓷工业的发展,使德化县30万人口中近60%集中在城关地区。一方面是多数企业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是民工就业无门。为此,德化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企供需对接,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由政府买单为民工提供一次免费培训机会,帮助民工成为技术工人,并牵线搭桥向企业推荐。
产业集群促就业
获得50万元的奖励后,德化儒苑礼品有限公司又开始向双孔全自动电热高温隧道窑冲刺。不久前,全自动电热高温隧道窑在该公司成功投产后,已开始在德化县推广。
在“大城关”战略实施中,德化通过“工业立县”来发展壮大城市产业,努力为陶瓷产业集群搭建起科技公共服务、人才保障、文化和销售、政银企合作、政策支持五个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陶瓷产业迅猛发展,优化升级,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陶瓷等多头并进的陶瓷产业结构,形成了独具区域优势的陶瓷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陶瓷业的发展带动了树脂、蜡烛、彩印包装、铁件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据德化县经贸局局长陈能语介绍,目前德化拥有中小企业1640家,占企业总数的99.54%;创造了该县工业产值的75.15%、税收的49.48%,为德化县提供了84.19%的就业空间。
阳光培训扮“媒婆”
春节期间,德化县星辰雕塑职业培训学校依然座无虚席:有的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雕饰着美人鱼;有的学员正对着自己刚塑好的一只小黑猫眨眼……
“德化是著名的瓷都,学陶瓷雕塑在这里较有发展前途。”雕塑班学员林似祥对这次培训充满信心。德化县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四免一补”政策,即免费培训、免费考试、免费发证、免费介绍就业;对乡镇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按人头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德化县以劳动就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为主阵地,依托较大的陶瓷企业为培训、实习基地,联合教育、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为了扮好“媒婆”,德化县多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全面掌握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针对德化的经济、产业、就业等结构状况,围绕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劳动力信息档案库。2008年,阳光工程全年订单培训人数达到1209人,占培训任务数的80.6%,培训与企业招工紧密对接,引导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了结业即就业、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良好局面,学员转移就业率达到100%,其中进城农民家庭务工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70%以上。(张晴雯 黄鹏辉)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