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文明在一点一滴中闪光
——南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文明风   |  时间: 2009-02-11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南通市容

  “你要问我是谁,请莫问我是谁,风雨中我是一把伞,干渴时我是一杯水……”十几年了,这首《莫问我是谁》依然在江苏省南通市的大街小巷广为传唱,而扶危济困不留名的“莫文隋”(莫问谁)们一直活跃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上世纪80年代起,南通市每年进行文明新风典型评选,至今已有400多例,其中90%以上都是普通劳动者。数不清的平凡人、平凡事、平凡工作,托起一座充满爱心与奉献的文明之城。

  凡人善举涌动大街小巷

  14年前的一天,遭遇家庭变故的南通工学院女生石红英突然收到100元汇款,汇款人叫“莫文隋”。直到大学毕业,每个月她都会收到“莫文隋”寄来的100元生活费。石红英按着汇款地址去寻找这位好心人,却发现这个地址并不存在。

  “莫文隋”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披露,人们恍然大悟:“莫文隋”原来是“莫问谁”,一个不愿透露身份的好心人!

  在寻找“莫文隋”的过程中,南通人有了许多意外收获:社会福利院收到汇款人“魏群”(为群)4000多元的汇款单;房管局收到两封给职工“吴铭”(无名)的感谢信,对他寄钱给本地和湖南患病少年表示感谢;一位化名“任友琴”(人有情)的市民,先后两次捐出两笔为数不菲的善款……

  为弘扬这种扶危济困精神,南通市在1997年把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定为学“莫文隋”日,倡导市民在这一天走上街头为民服务。在“莫文隋”出现后3年里,南通市慈善机构和希望工程办公室等单位收到捐款近百万元,其中不留名的有100多笔。

  1998年3月,南通江海志愿者队伍成立。10多年过去,当初的30多人如今已发展到注册人数近13万人。10多年间,江海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数万人次,开展各类广场志愿活动千余场,结成长期服务对子1500多个。

  典型模范遍布各行各业

  1995年,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挂出“无红包医院”的牌匾,向社会庄严承诺:只要有一例收受“红包”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砸掉这块牌子。10多年间,南通三院无一例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属实举报。

  截至目前,南通市已有197家医疗机构加入“无红包医院”行列。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市医务工作者上交难以退还的“红包”2076个,金额94.21万元;直接打入患者账户的“红包”1131个,金额63.35万元;主动上交廉政账户或当面退还病人的2327笔,共计352万元。

  1991年,如皋市乡邮员陈昭斌走进一些孤寡老人的家中,帮助解决日常生活困难。80多岁的石奶奶就这样与老陈结下不解之缘。当听到老陈要调到其他邮路的消息,村委会主任便带着石奶奶和全村人的嘱托来到县邮局“上访”,恳请挽留陈昭斌。

  一次“上访”,开启了如皋邮政的爱心帮扶之路。在如皋市邮政局倡导下,如皋137条爱心邮路上的乡邮员与160多户农民、210多位孤寡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基础事业提升社会文明

  2008年8月12日,南通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日取三金,南通市如今已经拥有15位世界冠军,其中有7位奥运冠军。

  这是一个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城市,所辖6个县(市)有5个进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全市有79个乡镇被命名为江苏省体育强镇。近年来,南通投入大量资金,在所有115个乡镇全部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在全市所有1789个建制村建设了体育健身设施。

  与体育的“名声在外”相比,南通教育则备受“圈内人”称道。南通中学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全国未成年人教育的典范,每个年级都有令人难忘的“仪式教育”,包括向国旗宣誓仪式、青年志愿者交接仪式、成人宣誓仪式等。

  作为南通城区的景观河道,濠河沿河地段寸土寸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非但没有大搞高标准的商品房开发,反而沿河保存或建起了纺织、体育、建筑、珠算、蓝印花布等16家博物馆,大多免费对公众开放。

  “我们这个城市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可以随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气息。”退休老教师杨昆的一席话,道出不少南通人的由衷感慨。

责编: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