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闽北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对策与建议
(一)抓引导,大力宣传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区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区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对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增进党群干群以及群众之间的关系、增强社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社区文明程度、居民文明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建议把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来抓,大力宣传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在参与社区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
(二)抓载体,扎实推进和谐社区思想道德建设。
社区荣辱观教育是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好的载体。建阳市在此做了有益的探索。建阳市西市社区开展“评五星、树新风”活动,有声有色,效果明显。“评五星、树新风”活动是在吸取顺昌县农村荣辱观“树样板、立四榜”经验的基础上,把农村荣辱观建设引入社区,打造了“评五星、树新风”品牌。去年,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在建阳市开展现场会,推广了“评五星、树新风”经验。“评五星、树新风”即:分“公德星、美德星、创业星、育才星、文化星”五类,通过群众推选身边的先进人物,经张榜公布和群众评选和道德评议会确定后,制作成“五榜”,张贴在社区所在地、沿街醒目位置。评星树榜活动,是用身边的人来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来教育身边的人,可亲可学,可学可用,群众乐于接受,从而在群众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建设社区文化长廊也是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好的载体。延平区紫云街道利用武夷香榭楼院间过道有一个长廊的空间,通过图解式制作一批挂图,把延平历史文化和廉政文化融入其中,为思想道德教育铺设了一个平台。如,把“莲出淤泥而不染”、《石灰吟》中“只留青白在人间”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古代节气故事或诗文融入图画,群众在来来往往之中耳濡目染,受到教育,效果很好。邵武市在新建“西湖丽景”社区建设了“道德亭”,吸收了松溪县蓬桥“道德廊”的做法,把公民道德“三字经”刻在亭中,社区群众在纳凉、躲雨、休息过程中就能看见,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些载体,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居民道德建设,为和谐文化社区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我们还通过每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开展了学习闽北道德模范人物活动,社区居民道德水平有新的提高。
(三)抓基础,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服务能力。闽北社区建设还处于低水平状况,部分社区还没有整合,社区硬件条件差,为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文化建设带来困难和问题。因此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是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水平的基础。邵武市积极探索城市社区资源整合建设的运作机制。按照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在城市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意见》和省文明委《文明社区标准》,分三年实施社区整合,每年投入100万元,下大力气整合48个住宅小区,目前邵武市已投入200多万元,完成26个社区整合改造。同时对已经整合的社区投入必要的文化设施,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家”。邵武市组建了拥有650人之众的社区老年腰鼓队、健身队、文艺表演队、老年合唱团等10支队伍,购买一批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服务能力。
(四)抓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长期以来,社区居民左邻右舍门相对相互联系少,关系不很和谐。特别是小区改造后,新建小区更是铁门相对,有的“老死不相往来”。因为互相缺少沟通和理解,有的居民为一点生活小事产生矛盾和纠纷。因此,开展活动可以为打破这种局面,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南平市各社区在群众自娱自乐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示范性强、特色突出的“文化兴趣小组”,在艺术形式上,包括音乐、舞蹈、书画、文艺创作、武术训练、民族民间艺术等,如合唱队、秧歌队、腰鼓队、时装表演队、书画协会、诗社、舞蹈队、妇女健身队等。特色鲜明的社区群众性文化组织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为广大居民搭建起“相识、相知、相助”的平台,营造了“互学、互助、互爱”的氛围,创造出“同心、同德、同乐”的机会,使社区邻里间“敞开一扇门、撒下一片情,互帮一份难、共享一份乐”,形成了“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崇尚文明、无私奉献”的良好社区新风尚,使和谐社区文化“化茧成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和谐社会建设开辟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浦城县注重社区活动,经常开展摄影、书法、球类、“大家唱”文艺晚会等活动,小区居民欢快相聚。他们在一起唱歌、打球,如同一家人天天相见。目前南平市各小区普遍建立了图书室、“爱心超市”捐助点及各类志愿者队伍100多支。近年来,由于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市民群众乐意参加社区活动,主动参与文明社区建设,提高居民“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意识。
(五)抓创建,进一步提升社区社会文明程度。抓“共驻共建”是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构建社区和谐的有效途径。南平市一些县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驻共建活动的意见》,为社区开展“共驻共建”带了个好头。“共驻共建”就是把文明单位与社区居委会结对子,每个共驻共建单位每年必须为社区居委会至少办1-2件实事,并根据社区要求和自身能力,选好实事项目,变以往的被动服务为主动融入服务。“六进社区”也是“共驻共建”的一个好形式。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进社区,通过开展“六进社区”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质。邵武市在省文明委提出“六进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提出了深入开展“科教、文体、计生、法律、卫生、环保、涉台、劳动保障、廉政文化“九进社区”活动的要求,深化了社区创建活动。
(六)抓制度,确保社区和谐文化创建的成效。一是完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为有效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邵武市社区办设在组织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由市委组织部长兼任,有效提高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协调能力。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主抓文明社区建设责任制,文明社区创建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由社区所在街道党工委书记与辖区共建单位协商解决,对一些涉及面广、比较突出的问题,由组织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强有力的领导和有效运行,保证了文明小区建设的顺利实施。邵武市委还选派19名有较高政治文化素质、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社区文化活动活跃。二是完善财政投入保障和政策激励机制。政府可以出台和谐社区建设的奖励政策。明确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任务,对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社区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完善目标责任考评机制。可以通过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来考评相关单位。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考评细则,采取分级分类考评的办法,对社区和共驻共建单位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社区干部工资奖金福利、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挂钩,与文明单位考评成绩挂钩。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