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农民文艺队在建阳市文化广场演出
农村文化进城展演是近年来建阳市有声有色搞好乡村文化进城、促进城乡文化互动的一个片段。如今,“城市文化下乡”是建阳市文化活动的常态,“乡村文化进城”也日益成为该市的一大文化新景。
文化常态:城市文化下乡去
在不久前的建阳市黄坑镇首届竹文化节上,一场“土味十足”的竹文化艺术表演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而潭城街道西桥社区“夕阳红”文艺团一行53人溪源村之行的“新农村大舞台”文艺慰问演出,则为当地村民送上了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舞蹈、合唱、戏曲、柔力球表演,精彩的节目博得村民们的阵阵掌声,拉近了城乡群众之间的距离。
为破解农村文化建设“四难”问题,建阳市积极组织文艺团体下乡,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节目、服务“三农”的优秀出版物、农民群众喜欢的电影送到社区院落、乡镇村组。他们结合每年的“三下乡”活动,组织文体、农业、科技、法律、卫生等单位,送文化、科技、法律知识下乡进村,邀请省、市专业团队和各社区文艺团体,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新人新事、城里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法律知识等改编成歌舞、小品、相声、快板等,送戏到农家。每到一个乡镇,都是戏台舞台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据了解,建阳市近三年来已相继为农村送书籍、光盘10万余册,送戏下乡近百场次,实现每年千场免费电影进村,全面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文化新景:乡村文化进城来
“市里安排我们下周进城展演,农民表演的节目在城里很受关注的,尤其是我们的采茶舞,所以一定要好好排练。”上周末,正在组织排练的崇雒村张大嫂高兴地对我们说。
采茶舞和民间剪纸是崇雒乡两大乡土特色文化,崇雒村剪纸能手邱火姿还参加过南平市春节联欢会,现场表演剪纸。崇雒乡文化站站长刘德书说:“以前是城里人‘送戏下乡’,现在农民也有了自己的特色文艺团队,我们要‘送戏进城’了。”除了参加建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系列活动,刘德书还不断寻找机会将崇雒乡的两大特色文化推向大城市,他们准备到南平市举办一场崇雒民间剪纸艺术展。
近年来,建阳市顺应当地农民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大赛、乡土艺术展等,组织农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城参加文艺活动,将具有较强地域特色和一定艺术水准的农村文艺节目引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逐渐从台下观众变为台上主角,他们挖掘民间文艺资源,自编自导,自演自娱,传统节庆时成群结队地送戏进城。特别是每年元宵民俗文化踩街活动,农民们抄起吹拉弹唱的十八般武艺,舞着欢快的花灯龙灯高照灯,惹得城里人驻足观看,演者卖力,观者凝神,如醉如痴。一位退休老干部欣喜地说:“前两年的农家菜让城里人饱了口福,现在送进城的农村文艺节目更让人饱了眼福。”
采访后记
新时代造就新农民
采访中我们发现,建阳农民喜欢“送戏进城”,且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是新的时代造就了新型农民。
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业余娱乐生活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原因。频繁的城市文化下乡活动逐渐唤醒了农民群众的文艺细胞,激发了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对城市丰富文化生活的向往,生活好起来的农民求乐、求美的愿望日趋强烈,展示热爱生活、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的愿望日趋强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农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钟爱与守护。建阳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为土生土长的农民群众所深深喜爱,世代传承,城乡文化互动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尤其是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极力抢救和保护下,一批年代久远、亟待修复的童游高照灯、崇雒采茶舞、黄坑烛桥灯、漳墩畲族歌舞等极具建阳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得以重放光彩,正是这些特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城里人的眼球。
建阳市一位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者说,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有很强的互补性,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文化娱乐方式,他们对现代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城里人出于寻根、怀旧、探新等原因,往往对保存在农村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开展城乡文化交流,让城市文化下乡,让农村文化进城,不仅可以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有可能成为促进文化资源开发、推动城市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记者 徐树才 通讯员 陈莉娜 王柳珍 文/图)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