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八闽创建
老骥伏枥 托起明天的太阳--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20年综述
文明风   |  时间: 2008-12-02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三明市宁化县关工委报告员、志愿军老战士张美庚在为少先队员讲述革命故事。(资料图片)

  桑榆未晚霞满天,春风化雨育新苗。

  今年11月,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0周年。20年来,在中国关工委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省充实关工委班子成员13408人,新加入关工委队伍17295人,关心下一代组织达到16869个,参加人员42万人。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同志为全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凸显了老同志无私奉献、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形式多样,为青少年德育“加油”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中国兴。

  20年来,全省各级关工委队伍,始终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特长和优势,配合协助有关部门,运用巡回报告、图片展、知识竞赛、开设模拟法庭等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共开展青少年宣传教育24万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亿多人次。

  在泉州,自今年1月开展“百万大手牵小手活动”以来,以3492个关工委组织为主体,配合党政群机关部门,发动各界力量,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近10万教职员工和200多万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德育教育。

  在上杭、新罗、三元、永安、尤溪等地,各级关工委将“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与“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星期六体验道德实践——明星家庭活力秀”“德育三牵手——知荣明耻,老少吟诗会”等活动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福清,学校、关工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三进”“四结合”活动,争取人人读一本有意义的书籍、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写一篇学习心得、做一件家长满意的事、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办一件敬老的实事、提一条好建议,使“知荣辱、树新风”变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在晋江,市关工委原主任王志泉做青少年的知心朋友,协同有关部门举办“小公民快乐体验夏令营”“体验海西夏令营”“红色之旅夏令营”,开展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四代同歌”大汇唱。组织十多万青少年参加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知识竞赛,唱响主旋律,让历史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全省各地关工委还坚持发挥报告团和现代传媒作用,共成立1646个报告团,1.6万名报告员深入城乡各地做宣传报告3.2万场次。

  情系乡土,播撒田野希望之种

  1994年,省关工委成立农村工作委员会(简称农村委),在八闽希望的田野普遍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

  农村委成立之初,便确定建宁、龙海、建瓯、城门等4个联系点,后又增加闽清、永春等6个点,每年召开一次联系点经验交流会,并在此基础上,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全省农村工作会或现场会。

  在建宁,“五个一百”(帮助100名贫困失学青少年复学、帮助100名青年农民致富、帮助100名失足青年走上正道、培训100名青年农技员、建立100个基金或基地)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在永泰,以老农技员、老村干、老科技示范户为骨干,建立“夕阳红”等24支关心下一代科技服务队,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发展经济。

  在霞浦,“老干部科技服务队”深入鱼虾养殖场,为青年农(渔)民实地指导,解答科技养殖问题,受过技术指导的养殖户年均增收1300多元。

  “百团下乡、千人传授、万户受益”是南平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典型经验。农业科技服务队深入乡村田头示范,举办科技讲座、培训等活动,向青年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两年时间内,服务团由129个发展到146个,服务团成员发展到1351名,覆盖13万农户。

  省关工委和团省委、省妇联从今年起共同组织实施“福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在全省范围内,采用实名培训、跟踪服务的做法,分批分类培训一批有一定创业条件的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使之成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目前,已培训青年农民120人。

  近几年来,省关工委农村委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近百万元资金,分批资助10个联系点的几千名大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

  求实求效,撑开社会关爱“大伞”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一直都是关工委工作队伍的主体。近年来,各级关工委不断动员更多“五老”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行列中,让老人们担起“思想品德教育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等角色,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大田县城的老郭夫妇为已经读初三的孙子小郭的网瘾头疼不已。小郭不但课余时间往各网吧跑,还常为此早退、逃课。退休在家的邻居郭有窗得知后,找小郭谈心,到网吧“巡逻”,终于使他把心思转回学业上。小郭顺利升上高中,还与郭有窗老人成了忘年交,经常一起打排球。

  捐资助学,建立关心下一代基金,是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大品牌。目前,全省各级关工委共建立关心下一代基金1980个,现有基金总额4.52亿元,已发放各类助学、奖学金5.38亿元,150万人受益。

  泉州各级关工委发挥侨乡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发动社会各界和“三胞”,筹资近10亿元,用于助学、办学、修建校舍、建立教育基金等。2007年,该市筹集1140万元,并与原有助学资金结合,建立“泉州市关工委关爱下一代基金”。

  仙游县关工委副主任曾德梅18年如一日致力于捐资助学活动,深入全县18个乡镇300多个村庄,400多所中小学,了解贫困学生情况,发动社会力量结对助学,牵线帮扶3012名贫困学生,金额达625万多元。

  与此同时,各级关工委还结合时代特点,对进城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开展关爱行动。

  1999年,厦门开始创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截至目前,共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3582人。在泉州,20多万名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本上解决了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各级关工委还配合教育等相关部门,建立“代管家长”、“爱心家庭”、“村级德育工作站”等,推进寄宿制学校、温馨家园文化建设,弥补留守孩的亲情缺失。

  厦门市民政系统、军休所关工委,组成“老战士关爱工作团”、“老妈妈帮教组”,与林边工读学校、公安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签订共建协议书,共同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促使400多人实现转化。20年来,全省各级关工委共帮教失足青少年25.6万名。

  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将在未来的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责编:林芳斌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