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广东共建共享共融让新莞人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体
文明风   |  时间: 2008-11-18   |   文章来源: 中国文明网
 

  二、增强文化感召力,让新莞人接受文明洗礼

  新莞人作为一个年纪较轻、收入不高的群体,其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构建共享型、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新莞人群体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新莞人群体普遍接受文化熏陶,是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莞围绕文化新城建设,着力打造以"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音乐剧之都"为内容的"三城一都",营造文化绿洲,让广大新莞人共享文化发展阳光,不断增强东莞文化感召力和感染力,使新莞人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提高素质。

  (一)完善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共享文化阳光。

  东莞市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层次相宜、功能先进"的原则,构建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功能齐备、国内一流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新世纪以来,总投资15亿元兴建了玉兰大剧院、东莞图书馆、东莞展览馆、群众艺术馆、岭南画院、可园博物馆等在国内一流的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各级政府将建设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当地的财政预算,顺利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电视用户达128万户,在册用户整体转换率100%。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健全文化广场、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报栏等,推动文化设施向社区延伸。至2007年底,我市共有村镇文化中心80多个、图书馆(室)390个,文化广场447个,均对新莞人免费开放。各级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为新莞人就近学习和共享文化阳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新莞人感受文化熏陶。

  借助元旦、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及各种庆典的举办,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参与性强的节庆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文化活动。大力普及广场文化,仅2007年全市就举办群众性广场舞1.2万场次,综艺晚会867场,专项比赛320场,各类艺术展览活动280期,参与人数达1000多万人次,实现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常态化、组织社会化、运作市场化、打造品牌化,营造出"天天有舞会、周周有晚会、月月有比赛、处处有讲座(展览)"的浓烈文化氛围,涌现出"文化周末"、"都市彩虹"、"绚丽大舞台"、"越唱越红"、"粤韵金声"等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广场文化活动,既为新莞人群体提供了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平台,又为新莞人提供了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展现的舞台,为知识传播及艺术普及提供了良好渠道。

  (三)拓展新莞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新莞人素质。

  东莞市着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产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兴建20多座博物馆,建成一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系列阵地。依托东莞图书馆,举办了4届"东莞读书节"、146期"市民学堂"等各种形式的知识传播活动,构建起大众知识传播体系。大力打造"走进东莞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品牌,推进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文明化、现代化。大力实施"新莞人培训工程",2007年,政府投入6000万元,在32个镇(街)同时启动新莞人"岗前素质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共组织新莞人培训18.3万人次,到2010年,全市将有45万新莞人参加岗前素质培训。在全市591个社区(村)成立市民学校,围绕"四进社区"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市民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新莞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广东广州:充分发挥校外活动阵地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03
 广东惠州市在青少年中开展“好人”建设成效显著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