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泰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县”和省会中心城市“后花园”建设,为永泰县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县已通过市级清洁家园验收的有20个乡镇,251个建制村,合格率达9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在永泰县“清洁家园行动”中,每一个卫生死角都不放过。
美丽的大樟溪清澈宽阔,河边悠闲的垂钓者,在条石上洗衣服的妇女,用溪水灌溉农田的农民……这是9月中旬,记者在永泰县采访时看到的一幅幅乡村美景。
“一年多没回来,村里就大变样啦,房前屋后、坑塘路边的垃圾都不见了,变得和城里一样干净卫生。”在外务工回家探亲的农民小张高兴地说。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永泰县开展的“清洁家园行动”。
整治农村公共卫生
以前,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无人负责收集和处理,不少村庄出现河道堵塞、垃圾围村、水塘发臭现象。有些乡村畜禽养殖业没有按规划要求做好污染治理,一些地方将农村作为垃圾堆放点,发展废弃物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群众曾编了顺口溜:“上世纪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垃圾覆盖。”
2006年8月,省建设厅牵头开展以农村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省里每年统筹6000万元“以奖代补”支持全省乡镇和村庄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设区市也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家园清洁行动”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永泰县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县”和省会中心城市“后花园”建设。县政府先后拨出120万元启动资金,各乡、镇配套1500万元资金,建设垃圾焚烧炉、垃圾池、垃圾箱等。目前,全县已建设垃圾焚烧炉13个,垃圾转运站43个,垃圾收集池1177个,配备垃圾、果皮箱1296个,垃圾运输车274辆,并聘配保洁员360个,保证了垃圾收集、转运、焚烧无害化处理的正常运行。这个县还发动群众清理陈年垃圾1.2万多吨,如今农村家园面貌焕然一新。
“垃圾集中焚烧后,村里的卫生状况好多了,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提高了。”永泰县大洋镇党委书记张建峰说,“现在,村民会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池里。”
创新思路务实求效
王德玉是永泰县同安镇垃圾处理场的工人,他每天要处理3-4车从各村里运送来的垃圾,先进行分捡,再扔进焚烧炉里焚烧。
他指着旁边山谷里堆积的垃圾说:“没有焚烧炉以前,村里收上来的垃圾就倒在那。”过去那些来不及处理的垃圾暴露在外,臭气熏天,如今已经处理了不少。
“县里花钱建垃圾池,回收垃圾,但最终面临的是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如果不能将垃圾及时处理,农村的家园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清洁。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乡镇的特点,不断改进创新。”永泰县家园办的黄可木谈到。
为了解决垃圾焚烧问题,县家园办考察了各地经验,先后在嵩口镇等地召开焚烧炉建设现场会,介绍焚烧炉的设计、施工情况,并根据不同乡、镇的垃圾量,设计3种规模不同的垃圾焚烧炉施工图,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提高焚烧炉的设计、施工水平,保证焚烧炉质量。现全县建设的13个垃圾焚烧炉均一次性成功点火,并能持续正常焚烧。目前,13个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已各建一个垃圾焚烧炉,日可处理垃圾120吨;县城周边7个乡镇采取建垃圾转运站办法,并与县环境卫生管理所签订垃圾委托转运合同,由县环卫所进行转运,集中统一处理。
建长效机制做保障
同安镇党委书记郑伟算了一笔账:一个1500口人的中等村,如果没有学校,日产垃圾量差不多0.8吨,2天装一车,一车垃圾的装运费是60元,一个月的垃圾清理费是900元,加上保洁员队伍,每个月开支1800元。永泰县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县之一,各乡镇的资金本来就很紧张。如果没有经费作保证,不能将垃圾及时运走清理掉,清洁家园的成果将前功尽弃,农村又要回到脏乱差的局面。
2008年3月,永泰县李国明等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卫生收费政策,切实解决问题。
县里高度重视,把这个建议作为领导领衔督办案来对待。县政府决定出台长效管理机制和千分制考评办法,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奖励千分制考评优秀乡镇村,来巩固家园清洁行动成果。同时,乡、村建立“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长效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全县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目前,县城按每户每月9元收取,垃圾处理费,乡、村根据垃圾量和经济状况每户每月按3—5元收取,个别乡、村由企业家赞助资金筹集环境卫生保洁经费,较好地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巩固家园清洁行动成效。至9月中旬,全县20个乡镇,251个建制村通过了市级验收,合格率达90%以上。 (记者 林智岚 文/图)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