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9月18日讯(通讯员 吴会明)厦门市集美区是著名侨乡,区委、区政府领导一直重视关心做好海内外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服务工作,认真为侨排忧解难,真情付出,赢得了海外乡亲对家乡政府的信赖,增强了对故土的热爱,集美区因此还被福建省评为侨务工作先进单位。
发展经济的事 优先办
集美区的侨胞出洋谋生,身居异国他乡,艰苦创业。诸多的侨胞饮水思源,经常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有的回乡投资兴业乃至增资扩产。对此,集美区涉侨等部门热情主动地为他们牵线、铺路、搭桥,仅2007年就促成投资7630多万美元。
“厦门首邦制衣公司”创办于1990年8月,经营两三年后,生意日益兴隆,员工在原有1000多名基础上再增300余名,公司总经理、旅居加拿大侨商朱维专找到区侨联反映兴建员工宿舍需要征地后,区侨联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优为其代办了申请、征用800平方米基建用地的各种手续,使宿舍楼很快建成。到了1995年初,公司需有个“窗口”展销产品,并以此作为广告形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区侨联得知后,立即又帮助公司在厦门市区最繁华的中山路段租赁专柜推销产品,公司当年产销两旺,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随着企业规模日渐扩大,首邦公司厂房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1996年3月,区侨联再次为其解忧,与集美欣盛经济发展公司联系帮其承租了厂房,拓展了企业生产空间,公司生产蒸蒸日上,总经理朱维专深有感触地说:“公司的发展壮大,多亏集美区给予的多方照顾”。
海外委托的事 认真办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家乡的巨变,由此也牵动海外赤子思乡怀祖之心。海外乡亲委托办理事宜逐渐增多。对此,集美区侨联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2000年6月月初,集美区涉侨部门致信爱国先贤陈嘉庚的侄儿、新加坡的陈共存先生,告知他关心的“祖父所置房宅基地被人非法占用建房”一事的处理结果,陈先生表示很满意,盛赞家乡政府对托办的事是动真格的。近年来,随着海外乡亲委托操办捐建公益事业项目越来越多,集美区侨联等部门严格按照侨胞意愿认真办,工程保质保量,经费安排合理,受到海外乡亲的赞誉。如旅居香港的陈永和先生捐资100万港币兴办公益事业,接受委托后,时任集美区侨联主席陈永健主持筹建,从项目的选址、立项、征地、工程设计到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每个环节都具体安排责任人,如此既保证工程按质按期完成,又节省了20%的经费,陈先生回乡验收时感到非常满意。感激之余,他再捐赠港币102万元,用于成立《集美李厚公益基会》、《集美社陈氏共创基金会》和资助集美小学、幼儿园等公益事业。
合理合法的事 坚决办
“凡事只要合理合法,我们坚决办”。这是集美区委、区政府向海内外乡亲做出的郑重承诺。为了维护侨益,纵使事情再繁杂集美区各相关部门也从不撒手或推诿,依然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海外乡亲周先生请求集美区政府帮助其向代管人讨回其祖父在家乡灌口镇李林村的房屋,但又无法提供房契或能证明拥有房产权的文书材料。集美区侨联受理后,先到区财政局查到房产土地证副本,再请周先生在居住国办理其与原业主的祖孙关系、房产合法继承人身份等符合我国法律的相关证件,然后等周先生回国时帮其申办更换业主姓名及房屋翻新手续,结果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事情就全部办妥。有一次,港胞杨女士乘坐深圳至厦门的客车回集美探亲时行李被盗,而杨女士要求索赔的证据一时缺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区侨联迅速与该出租汽车公司取得联系,经多方做工作妥善解决了赔偿问题,双方均表示满意。杨女士噙着感激的泪花,紧紧握住侨联工作人员的手连连致谢。
特殊困难的事 特殊办
特事特办,既是集美区涉侨部门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的制度,也是服务于侨、为侨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
2000年的第一个暑假前夕,集美区侨联收到一封发自香港施幸福先生全家人署名的信函,信中写道:“家人的幸福团圆、学习成绩的进步,得益于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原来,早在1991年独资创办“厦门侨盛针织有限公司”的港胞施幸福先生,常往来于香港和集美之间,而两个女儿留在故乡晋江市金井镇念书,其中一个女儿又寄宿学校,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健康状况一直让施先生牵肠挂肚放心不下。为此,集美区侨联兵分数路多方联系,克服种种困难,将其两个女儿户口迁移至集美并转入集美中学就读,1995年秋,又取得相关部门配合,一路“绿灯”予以特殊照顾,协助施先生为其两个女儿办理了赴港定居手续,终使一家人幸福团聚。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