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市县传真
南靖:百姓享用"民生大餐"
文明风   |  时间: 2008-09-03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新学期开始了,有20年教龄的陈英文老师,又将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县财政补贴的1500元边远山区教师岗位补助。陈老师家在南靖县山城镇,1998年到书洋镇奎坑小学任教,至今已整10年。从2006年开始,陈老师每学期可以领到1500元岗位补助.

    为了给教育强筋壮骨,2006年起,南靖县累计投入1亿元,每年为教育办十件实事,包括边远山区教师岗位补助、奖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改造中小学危房等。像陈老师一样,如今在南靖边远山区教书的老师,每学期都能领到150元到1500元不等的岗位补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已有2707人次获此补助。据悉,这一举措在全省尚不多见。

    为教育办实事,是南靖县着力民心、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万利达、闽星等优势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南靖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5.54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4.81亿元,增长28.7%。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南靖县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农村道路、医疗等方面大手笔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我们通过办一件件实事,打造惠民工程,解决‘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等突出的民生问题,最终让老百姓共享发展的成果。”南靖县委书记陈忠厚说。

    从2004年开始,南靖实施“年百公里路网建设工程”。至2007年底,全县累计筹措10亿元,建成农村水泥路近1000公里,182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9万山区农民告别“行路难”。其中,全长53公里、总投资3亿多元的山梅公路(南靖山城到广东梅州)南靖段改建工程,使南靖县城到“土楼之乡”书洋镇的距离缩短8.5公里,车程由原来的80分钟缩短到40分钟,结束了沿线10多万群众祖祖辈辈翻越“九曲十八弯”的天岭的历史。今年1月,这个南靖县有史以来自筹资金最多、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通车后, 给沿线乡镇带来了新的发展图景,被誉为“高山水乡”中国景观村落的书洋镇塔下村,家庭旅馆由以前的4家一下子增至30多家,一天的住宿费收入就有1万多元。同时,针对“看病贵”、“看病难”使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2007年,南靖县决定三年投入1个亿办医疗卫生。2007年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上今年4月启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南靖百姓基本实现病有所医。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参合农民26.9万人,参合率达95.9%;25895人次得到补偿,补偿金额2580.91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此外,在人居环境方面,南靖也在不断改善、提升。近年来,投入2.5亿元实施江滨公园美化亮化、夜景工程等项目,县城面貌大大改观。如今,城区面积仅4.2平方公里、人口4.6万的南靖县城,已拥有5个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10平方米。

    今年,南靖计划投入10亿元以上,建设环城路、兰陵文化城、海峡兰花博览园、象溪引水工程和麒麟山森林公园等十大城建项目。“这些项目在两三年内完成后,南靖县城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在漳州乃至全省都可居于前列,到那时,南靖老百姓的工作生活环境将变得更加优美。”南靖县建设局副局长王乐明说。(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见习记者 谢贤伟 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 通讯员 刘文福)

责编:林芳斌

 
 长乐:"半小时文化圈"改变市民生活 08-04
 改善民生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07-30
 诏安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促进社会和谐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