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市县传真
福建省顺昌县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明风   |  时间: 2008-08-21   |   文章来源: 文明风
 

    文明风8月20日讯(通讯员 杨生友 姚建锋)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围绕这一要求,近年来,福建省顺昌县按照“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工业强县”的目标定位,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纲要2006~2010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对顺昌县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年度任务部署、开展试点工作等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中,根据防范地质灾害和提高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需要,顺昌县又确立了以中心村镇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中心村就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和散居村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辐射作用的新型乡村聚落。加快中心村建设是提高公共财政外部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现实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关键在于促进农村各类要素从分散走向相对集中,目标在于应用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政策,实现统筹资源、统筹分配、统筹人的素质提高,意义十分重大。为此,近年来,福建省顺昌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中心村规划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任务的提出。去年9月初,顺昌县决定,由人大牵头,抽调了政府办、农办、国土局、建设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农村,就各建制村、自然村农民居住状况、产业特点、群众愿望等进行专题调研,为规划中心村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建设中心村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需要。顺昌地处闽江上游、金溪与富屯溪交汇处,属山地丘陵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山高坡陡、溪流密布、土层深厚、洪灾易发的地形地貌特征。同时,顺昌历史上又是一个移民县,众多的移民长期以来,宅基地习惯于傍山而建、耕作区沿溪开垦,从而形成了境内村庄分散、人口分布不均,自然村多、路远、人稀、配套差、易受灾的状况。全县130个建制村、623个自然村中,仅2005年受特大洪涝地质灾害影响,经省国土厅批准需异地搬迁重建的就有561户、2529人;2006年在特大洪涝地质灾害中,发生地灾的就有1216处,影响2917户、1.5万人;而目前处于偏远的零星散户仍有3221户,其中易受灾害影响的农户就达1916户,他们的生命财产在近年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特大洪涝地质灾害中,不时受到严重威胁。要真正改变这一状况,其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新村示范整治,持续推进搬迁工程。

    建设中心村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中心村是新型乡村聚落和小城镇的雏形,起到集镇副中心的作用。建设中心村不仅能够为搬迁居民提供住宅场所,改变边远村落村民子女上学的不便、改变村民建房宅基地难寻的困难,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县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村建规划滞后、无序建设突出,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也有利于集镇规模的扩大。

    建设中心村也是大多数群众的愿望。一方面,容易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愿意(也必须)搬迁至安全地带。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医疗、金融等公共资源向人口集聚区转移,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趋向,居住在偏远自然村或居住零散的村民,由于交通不便、子女就学、村民就医等困难,也愿意搬至人口集聚区。在去年县里召开的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乡镇的许多代表就提出了边远自然村搬迁的建议。而从调研中征求意见上看,包含受灾害影响、子女就学不便等因素在内,愿意搬迁到新居住点的农户就有1775户。

 
 福建顺昌“公益”老人捐资助学 07-25
 [南平]顺昌确保奥运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08-15
 顺昌集中各界爱心善款 让每位贫困学子都能得到资助 08-19
 顺昌强制关闭4家小型污染造纸厂 07-03
 顺昌:掌握新技术 致富更有路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