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甘肃兰州市坚持科学发展 争创文明城市
文明风   |  时间: 2008-08-05   |   文章来源: 文明风
 

    六、加快建设,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和“平安大道”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能力。2002年以来,兰州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实施畅通工程二等管理水平城市。大力实施旧城改造、道路扩建、城市美化亮化、南河道疏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市容市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近两年城市建设投资112.9亿元,实施了228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制定了《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及市容环境卫生层级管理绩效考评办法》,城市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以“大拆除、大清理、大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深化“城市管理”、城管百日整治大会战等活动。两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46.04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和门头招牌50.06万平方米,清退会宁路等马路市场36条。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困难问题,2007年开工建设了1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为3000多户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近600万元。

    七、绿山秀水,生态文明建设铸就山水名城

    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倚山换景,因河造势,不断加大生态城市建设力度,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南北两山绿化、百里黄河风情线绿化美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了绿色文化博览园景观工程、天水路北大门森林生态景观工程及城区各大出口绿化建设工程,建成徐家山、五一山等20多处森林公园,总面积达2万多亩,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了著名的黄河之都、水车之都。“百里黄河风情线”实施延伸拓展、河堤绿化、美化亮化和河道延伸疏浚工程,沿线已建成体育公园、水车文化博览园、音乐喷泉、金城关文化风景区、黄河母亲雕塑、百合公园、银滩湿地公园等一批设施和景点,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市内带状公园,形成了兰州特有的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品位。2007年,黄河风情线综合整治项目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南北两山经过多年的绿化建设,现在青松翠柏,明显改善了市区的气候和空气质量,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空间,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环境。

    八、创新理念,治政理事“兰州模式”谱写新篇章

    在建设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构建“大党建”为基础,以“治庸”计划为核心,以“一把手”上电视节目为平台,以“和谐五创”和民主评议机关活动为抓手的治政理事“兰州模式”。全市积极探索,开展了“三级联创”、“双培双带”、“三争一促”和“民情流水线”等特色活动,形成了“大党建”格局。实施“治庸计划”,全面整治干部队伍中的平庸行为,形成了一套集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奖惩于一体的工作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构建和谐机关,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等活动,开设了民主评议网,在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开通了“行风阳光热线”,设立了市行政服务投诉中心,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连续三年对市直部门进行民评,参评群众达6.8万余人次,进一步改进了机关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把手”上电视》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截止2007年底,节目共播出650期,有100多个“一把手”走上电视,接受投诉问题7812件,解决解答问题6250件。“和谐兰州”建设彰显人文关怀。开展了以创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领导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五创”活动,制定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关心干部身心健康促进干部全面发展的决定》,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兰州”建设。

    九、打造品牌,“文化兰州”建设彰显城市魅力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推出了一批具有兰州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在社会上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我市文化名片《读者》的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读者》半月刊、《读者欣赏》等系列刊物达十余种,月发行量超千万册,居亚洲第一。舞剧《大梦敦煌》、秦腔《梁宫秘史》(第二本)获甘肃省新创剧目特别奖,现代豫剧《山月》获甘肃省新创剧目一等奖。舞剧《大梦敦煌》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相继建成了《四库全书》文溯阁、兰州碑林、兰州文庙、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连年举办黄河风情文化周、兰州水车节,每年参加群众超过百万人次,成功举办了兰州秦腔票友大赛、农民艺术节、春节文化庙会、兰州群众舞蹈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展了“迎奥运群众书画大赛”、“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文化活动。整合兰州及周边地区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了兼具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兰州文化圈”。

    十、区域共建,文明线开启和谐新里程

    不断拓展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容,主动加强与甘肃省直机关、中央和省属驻兰企事业单位、驻兰部队的协调沟通,深入开展“兰州火车站——中川机场文明通道”、“天兰铁路文明线”、“兰郎公路文明线”和“黄河风情文明线”等省市共建、企地共建、军民共建区域创建活动,把兰州火车站至中川机场文明线建成了一条兰州通向全国的绿色通道、安全通道和文明通道;“天兰铁路文明线”在巩固提高兰州城区段50公里示范线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了榆中段73公里生态林建设,把天兰铁路(兰州段)建成了风景线、致富线和文明线;发挥军民共建优势,加强兰郎公路(兰州段)文明线建设,彻底整治沿线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秩序,优化了兰州南大门的环境。

    实践证明,兰州市在创建工作中坚持科学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创建措施,注重培育特色,对文明兰州、和谐兰州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城市发展,创建文明城市,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核心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着眼于新形势,不断创新和丰富创建内涵,锻造城市精神,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甘肃省文明办)

责编:林芳斌

 
 首批93名甘肃灾区儿童踏上赴俄疗养的旅途 07-17
 感恩母亲——甘肃会宁宏志班学生张鹏飞的真情随笔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