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江西鄱阳县时,水网密布,波光粼粼,渔舟荡漾的湖光山色让人沉醉,听听鄱阳县内的那些乡镇地名,响水滩、谢家滩,昌洲、白沙洲,太阳埠、饶埠,双港、柘港……湖与水的渊源可见一斑。鄱阳是个"千湖之城",百亩以上的湖多达1067个,因"湖"命名的乡镇最多,像莲湖、珠湖、鸦鹊湖、银宝湖,让你可以充分体会到"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曼妙诗境。
保护母亲湖,是鄱阳人的责任和使命
鄱阳是环鄱阳湖各县市中,与鄱阳湖关系最亲密的县,它不但坐拥鄱阳湖约四分之一的湖面,是鄱阳湖水蕴育出的全省人口第一大县;它还是环鄱阳湖各县市中建县历史最悠久的县,见证了秦始皇以来湖区的兴衰,是鄱阳湖湖文化的发源地。鄱阳湖因鄱阳县得名,鄱阳人因此而骄傲。面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鄱阳人摩拳擦掌,百万干群表示要在这一生态崛起的战略中闯出一条新路。
虽然历史上鄱阳曾是"帆樯四达,商贾辐辏"的吴楚间一大都会,历朝均为郡、州、路、府驻地。但那辉煌的岁月都随着水路的衰败而远去。解放以后,鄱阳是全省出了名的穷县。因为穷,这个全省人口第一大县的湖区人民曾经把向湖索取作为主要生计来源。围堰堵河,酷渔滥捕,电鱼、炸鱼, 滥采乱挖,乱砍滥伐,人定胜天的豪情蚕食着鄱阳人的母亲湖,让她遍体鳞伤,体无完肤,湿地萎缩,渔业资源枯竭,淤泥抬高河床……
种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最终得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1998年,特大洪水冲垮了鄱阳97座湖堤中的86座。连续的特大洪涝灾害让鄱阳人刻骨铭心,水资源衰退让湖区群众扼腕痛心,深刻教训令鄱阳人幡然醒悟:再也不能一味地向湖索取了;只有保护利用、科学开发,才能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
近年来,鄱阳县历届县委、政府积极实施"治山、治水、治虫、治乱"生态治理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绿化家园,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河道疏浚、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湖区资源的不法行为,使鄱阳湖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于是山清了、水绿了、鱼多了,但百姓的生计怎么办?鄱阳如何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经济的道路?这一切成为摆在鄱阳县百万干群面前的重大课题。
鄱阳湖的美丽不容亵渎,鄱阳湖的富饶不容破坏。2007年,鄱阳人经过审慎的思索,把鄱阳定位为"中国湖城",确立了以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名城为核心的中国湖城城市品牌化发展战略。省社科院副院长,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课题组成员郭杰忠深有感触地说:"鄱阳县提出打造中国湖城的发展战略,与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契合。"这是鄱阳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刻领会,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建设中国湖城,快速融入环鄱战略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一个生态环境领头、生态产业领跑、生态文化领先的城市品牌化发展战略,可谓与环鄱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战略目标、战略行动高度契合,无缝对接。某种程度上,使得鄱阳在实际上成为环鄱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探路者。令人欣喜的是,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以来,鄱阳已经逐渐体现出了生态经济起跑,生态文化开始领先的迹象。
鄱阳的新型生态产业蓬勃兴起,湖产业名城呼之欲出。漫步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环保优先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园区总体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同步进行,园区详细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同步实施,基础设施与污水处理等功能项目同步建设。雨污分流的管网布局已日趋完善,开建的全省首个由县级投资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年内可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统一排放,47家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被拒绝于县门之外。园区内的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业破土而出;纺织服装产业聚集成势,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纺纱基地;正在建设的年产300万台环保型冰箱项目,开启鄱阳五金机械产业新时代。依托丰富的粮食、水产、畜禽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鄱阳向产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迈进。
鄱阳的生态休闲旅游魅力日显,湖旅游名城蓄势待发。依托"千湖之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王国"等独有的品牌,发展鄱阳独具特色的湖旅游,与庐山、三清山、井冈山、景德镇、婺源、龙虎山等著名景点间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为名山,有多张世界级的"护照";景德镇为名镇,国际知名度高;婺源为名村,有"中国最美乡村"美誉;而鄱阳打造中国湖城,境内百湖秀甲天下,名湖与名山、名镇、名村交相辉映,极大地丰富江西旅游内涵,"赣鄱"这个江西别称因此可以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撑,使得江西旅游特色变得清晰而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