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书:农民读得懂、用得上
走进陕西省泾阳县高庄镇修石渡村农家书屋,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4个大书架,书架上的书籍摆放整齐。管理员贾艳妮介绍,这是陕西省首个挂牌的农家书屋。现有科普、医药、文学等书籍1900余册。
贾艳妮说,前来书屋借书的以村里的学生为主,约占借阅总人数的3/4,成人则以40岁以上的男性村民为主。书屋很受村民欢迎,但也存在“有的书没人借,有的书借不到”的情况。
她说,村民最爱看的是农业技术方面的书,但这些书在书屋里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而且农业技术更新很快,书屋现有书籍却多是好几年前的版本,其中介绍的许多技术已经显得过时。
贾艳妮随手从书架上取出本《广告企划的艺术》说,“像这些书,因为不符合农民实际需求,一直就没人借过。”修石渡村村民贾独国也感觉,书屋里的书“有点少”,他希望能够多增加些农业科技类书籍。
泾阳县图书馆馆长张选民建议,在每个农家书屋建设前,可由县文化部门对各村进行调研,了解村民需求,提出推荐书目,有针对性地配备书籍,比如修石渡村,村民以养羊、养牛、种果树为主,就应该增加这些方面的书目比例。
管好书:让书屋有长久生命力
在骏马村农家书屋前,还挂着另外一块牌子“灞桥区图书馆骏马分馆”。书屋占地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十分宽敞明亮。办证读者可凭证在两馆间自由借阅,两馆图书还将定期流动,以实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
灞桥区图书馆馆长张健介绍说,骏马书屋可辐射至周边10个村,以及2所中学、4所小学,涉及村民5万余人。针对人员特点,骏马书屋1/3为农业科技图书,1/3为青少年读物,1/3为文学、历史和大众科普类图书。
骏马书屋采取“民办公助”模式,由村民陈武艺提供场地、购置设备、聘请管理员,区图书馆则在业务和书屋管理上为其提供指导、帮助。书屋开放之初,阅览室里总是座无虚席,现在每天前来看书的村民基本稳定在20人以上。
张健认为,把农家书屋建起来,把图书摆上架,仅仅是个开始。书屋的发展关键在于图书能否及时更新。他介绍,泾阳县目前共有农家书屋14家,修石渡村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其他13家书屋配书均在500册左右。“一个村500册书实在太少了,经过一段时间,要是没有更新的话,这个书屋就不会再有人光顾了。”拥有近2000册图书的修石渡村“农家书屋”的图书借阅登记簿显示:2007年,共计1364人次光临书屋借阅;2008年,截至2月14日,仅61人次借阅,之后未见借阅记录。
张选民建议,可以县为单位,统筹采购,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更多种类的书籍,便于日后的流动与更新。目前,泾阳的14家书屋,每个书屋的书籍都是一样的。如果这些书屋各自配上不同的书,一段时间后,由县里统筹流动,就能实现14家书屋书籍的全部更新。
链 接
“农家书屋”工程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力求通过5—10年的建设,在全国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 (记者 杨 彦)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