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哈尔滨"红马甲"带来的无偿献血新思考
文明风   |  时间: 2008-06-23   |   文章来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不用下达指标,不用行政命令,靠市民自愿无偿献血就可以完成城市供血任务。冬季漫长的哈尔滨市,如今探索出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不仅克服了诸多客观不利因素,采血量逐年上升,而且因库存量充足,无偿献血要限制采血量、限制血型,甚至要排队、预约,这和哈尔滨有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有着重要的关系。走近这支队伍,每个人都会感到一种震撼。而这支队伍的出现更为无偿献血事业带来了诸多的思考。

    "红马甲"眼中的无偿献血事业

    哈尔滨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成立已近两年了,志愿者们穿着红马甲,怀揣一颗滚烫的心在为无偿献血事业忙碌,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员工王晓明是这个志愿工作者组织的负责人。

    王晓明从2000年起坚持献血,2006年7月首批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2006年夏天的一天,王晓明到中央大街献血,听工作人员说起机采血小板,这让他感到很陌生。因为这需要把体内血液抽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再回输体内,不了解的人多少是有顾虑的。于是血站工作人员建议他有时间到血站看看。恰巧王晓明到血站时,站长柳堤在捐献机采血小板,看到整个过程,王晓明的顾虑打消了,也加入到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队伍中。后来柳堤站长说想成立一支献血志愿者队伍,许多献血者对这个想法大为支持,于是2006年7月这支志愿者队伍成立了。

    "每袋血的后面都承载着一个人的生命,虽说不知道最终每袋血都输给了谁,当想到献血就是在挽救生命,我们都会感到由衷地高兴。"王晓明说,哈尔滨这支志愿者队伍中,所有的志愿者同时都是献血者。献血不仅可以救人,对自己也大有好处。"我比较胖,可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什么的统统没有。现在的人往往考虑自己比较多,总会考虑干这干那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血站是净化心灵的地方,来到这就不会想这些问题,虽然也很忙碌,但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们的任务就是为献血者服务,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同时,宣传招募献血者,建立冬季固定献血者队伍,确保一年四季献血无淡季。"王晓明说,"在血站,我们身穿红马甲,引导献血者填写表格、登记、体检。采过血样后,我们为他们倒杯水,和他们聊聊天,讲一讲无偿献血知识,让献血者到血站后不再紧张,与我们接触有朋友的感觉,这样献血者下次就会很愿意来。由于都是献血者,我们最清楚献血者的感受。我们向大学社会心理学老师、服务礼仪老师学习如何更好地沟通,学习血液生理知识,红十字会发展史,这样我们就能正确地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

    王晓明告诉记者,虽然志愿者也都是献血者,可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冰城市民的举动还是让志愿者泪流满面。灾难发生后,哈尔滨街头献血的市民排起了长龙,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劝市民要理性献血,为暂时献不上血的人们预约登记,许多人在登记表的备注栏上都写下了三个字:"中国人"。"有位女孩子早8点就来排队,可到中午也没能献上,结果在现场就哭了。面对他们,我们心里也很难受,大家都想为救人出把力,可血液很宝贵,有储藏期,不能浪费呀。"

    在王晓明眼中,志愿者队伍中的感人事不胜枚举,他们不仅不图回报,而且还在不断挑战自我。志愿者赵新磊家住双城,每次到血站做服务时,早上5点多就要出发,来回路费就要花费几十元钱。志愿者刘金波是公共汽车司机,上一天班休息一天,上班时早3点多工作,到23时左右能回家休息。可到他服务的时候,早上7时半他一定准时出现在血站。志愿者刘丽娜,把爱人、儿子都发展成了志愿者,55岁生日的前一天与爱人一起到血站献了血,因为献血有55岁以下的年龄要求,她说这最后一次献血,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更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站长柳堤本身就是一位普通的献血志愿者。

    "不参与,就不会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最初我们提出,志愿者服务100小时,增加一颗星,我也是第一位五星级的志愿者,可现在我的服务时间已达到3000多小时,我们又提出了金星的等级,500小时一颗金星。"王晓明说,"这个志愿者我要一直做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天。无偿献血在我们志愿者心中已经是一个无法替代的事业,不仅提升了自我,更展示着社会的文明形象。"

 
 北京3000市民挽袖献血 6000袋血急飞灾区 05-14
 福建顺昌市民踊跃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献爱心 05-16
 省血液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呼吁为伤员踊跃献血 05-14
 超女快男齐献血 和四川家乡父老共渡难关 05-14
 龙岩市农村无偿献血示范村活动启动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