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市县传真
老区喜圆幸福梦——武夷山率先实现农村公路硬化村村通
文明风   |  时间: 2008-05-19   |   文章来源: 文明风
 

  文明风5月19日讯(通讯员 熊慎端 卢建平)5月19日,武夷山市上梅老区贫困乡的地尾村民左长龙一大早就拉了一车毛竹到乡竹制品加工厂,他说:这条原来狭窄不平的道路现在便捷多了,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而且还节省了耗油成本,这真得好好谢谢党和政府及交通、老区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才使我们老区人民圆了幸福梦。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武夷山实现农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按3--4级路标准建设,除上级拨款外,市里每公里配套补助35和90-120万元不等,目前已累计投资6850万元,完成500公里路程,全市115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道路硬化,部分乡镇正在实施一些较大自然村的机耕路建设,武夷山通村公路建设走在闽北各县前列。

  武夷山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县有3个明显变化:一是首次实行“项目代建制”形式 。即由交通部门负责组建,代替业主实施项目测设、资金拼盘、组织招投标、监管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统收统支工作款、验收工程质量,形成“政府办交通、社会办交通”工作格局。确保为全市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由交通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代建了5条60多公里的建设项目,代建里程为全市建设总里程的三分之一,这些项目涉及到星村、洋庄、五夫、上梅等4个乡镇,其中星村的红星至桐木公路是代建项目中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等级最高的一个项目,代建制的形式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扶持力度加大,在市本级县道每公里配套补助20万元、乡道补助5万元的基础上,市交通部门积极争取省级补助预拨款360万元、市财政借款200万元,对全市在建项目按水泥路面进度再给予每公里3万元的建设周转资金,极大的缓解了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困难。同时还对各乡镇的建设实行“一乡一议”,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激励了经济困难及建设任务重乡村建路修路的积极性。三是建设速度快。去年是农村公路建设大发展的一年,也是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设的决战年,全市共有26个项目列入建设计划,涉及8个乡(镇)、街道办的26个行政村,总规模达189公里,总投资近亿元,是历年建设项目最多、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一年,由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社会共同操心公路建设,有力推动了通村公路建设,建设加速明显,推动了当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去年是武夷山市项目建设年,为确保交通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和成立了农村公路、快速通道、高速公路3个工作专班。分别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明确责任,加强了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督办力度,推动了项目建设提速创优。同时实行交通建设目标责任分解,将所有涉及乡镇政府责任的建设、协调、管理等任务细化,由市政府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乡镇政府,强化乡镇政府业主意识,督促乡镇政府组织筹资建设,并实行绩效考核,市交通局也将项目建设纳入了创业竞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好落实好,被评为市直机关单位创业竞赛二等奖。

  去年,武夷山抢抓省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扶持政策,与省交通厅签订了121公里的通行政村公路“一县一议”协议,力争当年使全市通村硬化率达95%以上,争取得到省上的一次奖励扶持资金,统筹用于辖区内通村公路硬化建设。面对繁重建设任务和重重困难,一方面交通部门积极主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关注和支持,解决了公路建设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到施工现场办公,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为推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市政府给予公路建设全力支持,仅去年投入公路建设财政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各乡镇村通过市场引资、“一事一议”等,筹措通村公路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这一巨额资金的投入在武夷山历史上前所未有。上梅老区贫困乡去年强化政府行为,机遇、投入和标准意识,本着开通一条道路,改变一村面貌,带动一方发展的目标,举全乡之力硬化农村建设,去年硬化里程57公里,比前3年总和还多,总投资达2000万元,老区人民奔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大道上喜气洋洋,信心百倍。

责编:赵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