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残疾人有221.1万人,占总人口的6.25%,涉及到直接利益人群800万人。解决好这个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
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自强精神充分展示,全社会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康复工程点亮希望
罗源县起步镇水口洋村的蓝营弟失明了十几年,在“百千万残疾人康复工程”的资助下,现已复明了。整日里忙着上山放牛、下地干活的蓝营弟,越发觉得生活有奔头。他说,政府的复明工程,使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去年,全省投入1200万元,为10349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超额完成了为民办实事“光明行动”项目任务。全年实施全国和省重点康复工程,使全省3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其中3.2万贫困残疾人得到免费康复服务。
在厦门市思明区,辖区内的每一个残疾人都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康复需求筛查率达到100%,辖区内还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分门别类,开展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康复服务;在泉州市鲤城区,残疾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实行免收挂号费、注射费及减免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市、区慈善总会为残疾人发放慈善门诊手册、慈善门诊卡,残疾人每年可享受400元医疗补助。
5年来,我省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求,通过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和实施国家和省重点康复工程,积极争取国际、港澳台慈善组织支持,共筹集资金1.75亿元,使65万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厦门市思明区等5个单位被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评定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
一人就业全家幸福
福州市晋安区智力残疾人池依萍和她的智障儿子,现在都在区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福州同乐生态农业观光园里上班。早先,他们家是村里最困难的,靠低保和村里的接济勉强度日。如今,母子俩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除交养老保险等费用外,每人还可以领到300多元工资。他们不再领低保金了,把机会让给村里更困难的人。
浦城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是南平市生产竹制工艺品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这家公司安置了46名残疾人就业。 顺昌县残联为大千镇养兔基地提供4万元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要求基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残疾人发展养兔业。几年来,316名残疾人依靠养兔摆脱了贫困,有一部分人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
5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争取中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1.122亿元,全省三级财政配套5434万元,共扶持了13700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其中脱贫的达63000多人。全省71个市、县、区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133个,安置2786名贫困残疾人就业,辐射帮扶贫困残疾人4018人;全省城乡27.6万名贫困残疾人已纳入低保;农村大部分地区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多方筹资3175.4万元,为402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解决住所问题,受益残疾人达4872人;全省先后有21000多人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残疾人23000多人,帮扶款、物折合1063.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