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劳动——记录普通劳动者的一天
文明风   |  时间: 2008-04-29   |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22:00

    22时,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指挥大厅里,10名调度员并排而坐,电话、电台、耳麦轮番作响,通话声响成一片,略显嘈杂。“每天要接三四千个电话,派车四五百辆次,我们的调度员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999急救指挥中心主任田振彪说。

    这个地处北五环的指挥中心是全市62个999急救站、100多辆急救车的神经中枢。全市的999急救电话统一接进这里,然后再分派到离求助者最近的急救车去。从接到电话到车辆出发,要在短短两分钟内全部完成——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999急救中心来说最恰如其分。

    指挥中心的带班主任李建才,曾经在同仁医院急救站当过5年急救车司机。他告诉记者,急救车司机驾驶技术要高自不必说,为了能最快到达出事地点,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本领是要“路熟”。“熟到什么程度?那时候我主要跑城四区,随便哪条胡同,说出名字我就能知道位置。”

    “064,国贸桥,交通事故伤一人。”调度员小李拿起电台送话器,仅用十几个字就发出指令。这辆064急救车属于东四急救站。接到指令时,064车刚刚把一位病人送到朝阳医院,正在返回急救站的途中,已驶到建国门。所有这些信息,在小李面前的显示器上一目了然。

    每辆999急救车,一般配有3名司机、3名医生、3名护士,分3个班次轮流值班,一个班就是24小时。

    急救车上鲍彰焕医生,从8时开始上班。十多个小时,已经出车9次了,多数都是在返回急救站的途中就又被派出。中午好不容易回到了急救站,刚准备吃饭就来了指令。一顿中午饭,分了三次才吃完。“凌晨电话相对少,但我好像也没睡过整觉,断断续续能睡三四个小时就不错,衣服是从来不敢脱的。”

    “伤员有几个人?”“请说一下您家的位置……”这里,有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命线。

  23:20

    夜深了,度过了喧哗的一天,我们的城市再次安静下来,许多人此刻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夜班车出发了。

    23时20分,顾美华师傅开着212路夜班车,准时从前门站发车。212路夜班车从前门站始发途经北京西站、五棵松等站,最终到达老古城。

    虽然首班车23时20分发车,但顾师傅每天20时30分就准时赶到车队。查机油、加水、擦车……出发前,顾师傅要忙的事可多了。在车队,顾师傅可是出了名的利落人。要说夜里出车,黑灯瞎火的,谁也不会注意到车干不干净,但是顾师傅每天一到车队,第一件事就是搞卫生。顾师傅开的是辆跑了六七年的老车,但地板愣是让他擦得亮亮的,跟刚出厂的新车一样。

    常坐夜班车的都是些熟脸儿,一来二去大家都认识了。乘客一上车,顾师傅就乐呵呵地跟他们打招呼。对于老乘客,顾师傅记得清清楚楚。头一回坐他车的新乘客,更是他服务的对象。前门站上来5位新乘客,他们要到六里桥北里不知道怎么换车。顾师傅说:“西站下,对面倒205。放心吧,一会儿我叫你们。”

    车稳稳地开动了,夜深人静,路上没几辆车。顾师傅一直把时速保持在40公里。“没车也不能撒开了跑,夜里更容易出事。”顾师傅说。去年冬天,车走到万寿路,他老远就发现对面一辆小轿车不对劲。“‘画着龙’就过来了,估计司机喝醉了。快会车的时候,他突然冲我撞过来。幸亏我车速慢,一脚刹车踩住了。小车把护栏都撞翻了。”这件事,至今让他心有余悸,夜里开车更得精神集中。

    转眼,车到了北京西站,坐在车厢后面的5位乘客聊得正欢,根本没注意。可顾师傅帮他们记着呢!“后面那5位,您到站了。”顾师傅的热心,让乘客很感动。其中一位说:“夜里开车挺熬人的,您可真不容易。”

    24:00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夜猫子”。为了保证白天首都交通的正常运行,他们所有的工作都只能在晚上进行。

    午夜24时,张连明开着车上了南四环,他是北京公联洁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养护中心的经理。

    张连明的任务就是照顾马路牙子、路面、防撞墩和绿化带,给四环路“美容”。算上辅路和一部分三环路,整个养护面积有1300万平方米。

    看了眼手上的任务表,晚上一共有11拨人马在四环路上忙活:防撞墩修补两拨,马路牙子修补五拨,防撞护栏油饰两拨,绿化带种植两拨。

    24时45分,东四环东风北桥主路。一溜儿的安全警示牌将主路最外侧的车道隔了出来,张连明蹲在路边,边看边和工人交流,因为其他车道上车辆的呼啸声,说话得贴着耳朵。“基本差不多了,加把劲,争取3时前收工。注意安全。”临走时,张连明一再提醒带队的负责人。

    2时,西四环岳各庄桥辅路。轰鸣的机器声中,一群工人正在用手持式风钻将路面碎裂,修整后铺上特种沥青。“这就是我们天天得干的活,填坑修路。”碎多大面积,挖多深,填多少料,张连明仔仔细细地跟作业队长一一交待,最后又叮嘱了一句:“6时必须撤离,抓紧点干,注意安全。”

    刚准备前往下一个施工地点,张连明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为了保障“好运北京”测试赛,张连明必须安排队伍到现场备勤。“最怕接电话,一接准没‘好事’。”张连明这样说,但他的手机却从来没关过,除了备用电池,车上还有车载充电器。 (记者 刘可 黄加佳 董少东 于丽爽)

责编:林芳斌

 
 孩子义务劳动后索要表扬信 学雷锋岂能走过场? 03-07
 福建顺昌县举办农民工和职工劳动技能大赛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