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5时,天光尚未放亮,我们的城市还在酣睡。您或许不知道,为了您新的一天,许多人已开始忙忙碌碌。
5:00

一辆辆满载着蔬菜瓜果的大、小货车鱼贯驶入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
两三个小时以后,这些蔬菜就要被装上蔬菜经营者的平板车,或是装进普通居民的菜篮子。但在那之前,它们还得经过一道关——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抽检。这也是蔬菜上市前的最后一道检测关口。

八里桥批发市场检测中心采样员尹书泉提着一个大塑料袋,胳膊下夹着一个文件夹,在嘈杂、繁忙的蔬菜交易大厅里转悠开了。
常来这里卖菜的菜农、菜贩都知道抽检的规定,不用尹书泉多解释,就递给他一根黄瓜或是一棵菜,然后在文件夹的登记表上写清自己的名字、蔬菜品种、产地。20个蔬菜样品,数量不多,但要求有20样当季大众菜。尹书泉把蔬菜大厅仔仔细细地转了一遍,才算找齐。
给这些蔬菜作最后“体检”在检测中心二楼的实验室里。微明的晨曦中,一扇窗户孤独地透出光亮。检测员王立已经在这里准备药剂和工具了。
王立扒开一棵卷心菜的菜叶,从里层的菜心上剜下了硬币大小的一块。
“每种蔬菜从哪里取样是有讲究的。像这种包心类的蔬菜,菜叶是从外面一层一层长起来的,越往里越可能有农残。果类菜的取样位置就可以随机一些。”王立边说边忙活。
先将蔬菜样本剪碎,放在“缓冲液”中浸泡并搅拌,静置5分钟,然后将浸泡液取出放入检测仪器中恒温培养30分钟,再加入反应酶试剂。20种蔬菜样本,王立耐心地重复这样的过程,一遍又一遍。这样,几十万公斤的蔬菜瓜果便可安安全全地走进千家万户。
5:30
5时30分,天刚蒙蒙亮,像往常一样,护国寺小吃店准时开门了……
炸油饼、糖火烧、艾窝窝、驴打滚……三四十种现做的点心小吃,刚刚出锅,全都摆上了柜台。大锅里,紫米粥、豆汁、面茶、杂碎汤……七八种流食也准备好了。
一个刚下夜班的出租汽车司机走进来,要了一碗面茶、一个油饼。两元多就解决了一顿早餐。“这里做得地道,品种全,还干净便宜。我天天来这儿吃早点。”司机师傅边吃边对记者说。
为了一开张就给顾客提供热腾腾的早点,护国寺小吃店厨师长李秀云每天早上3时45分就得从家里出发。李秀云的家离护国寺有十几公里,她骑电动车也要40分钟。
一进店里,李秀云就穿好工作服忙乎起来,接下来的1个多小时就跟打仗似的。
她先把头天泡好的二三十公斤江米上锅蒸;接着打开消毒灯,给厨房里几个水池子、案板消毒;然后开始和面。李秀云主要负责做艾窝窝、驴打滚之类的“粘货”,每天得和一二十公斤江米面。她得把蒸好的江米取出来,用木棍搅拌,一边搅一边往里加水。为了能使江米黏度大,一搅就得20分钟。二三十公斤江米一起搅,真需要膀子力气。现在这活儿都是店里小伙子们做了,以前都是李秀云自己干。江米搅完了还得再上锅蒸。这样,做艾窝窝等“粘货”的面才算制成。
这个时候,后厨里烙烧饼的,炸油饼的,蒸包子的……干得热火朝天。李秀云说:“老是烧饼、油条、褡裢火烧,老三样不成呀!没几天顾客就吃腻了。咱们小吃店就讲究个品种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