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书去”。四月的清早,春光明媚,永春县玉斗镇玉美村康现代约上几个茶农一起到村文体中心看书。刚跨入大门,“呦,大家来得真早。”只见文体中心里,看书的看书,下棋的下棋,大家各忙各的,康现代也一头扎进了茶叶制作类的书堆里。
“以前农民生活单调、乏味,现在农民在家门口可以零成本地读书看报、运动健身了。”永春县文化创建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说。4年来,永春县将文化创建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如今,镇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起来了,乡村文艺队伍活跃起来了,农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了,昔日的“晒谷广场”也变成了农民的文化广场。
零成本享受文化生活
“农村生活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文化生活成本高。”永春县文化馆馆长刘宝生说,农民分散住在各个村落,而县里体育馆、图书馆等重要文化设施集中在县城,跑一趟县城得花去往返车费、吃住等费用,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农民不喜欢到县城来,并不意味着农民不需要文化生活。”刘宝生说,每逢文艺下乡或三下乡等活动总是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这足见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让农民零距离零成本地享受文化生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永春县文化创建领导小组负责人说。自2005年开始,永春县、乡财政每年拨出数百万元支持文化建设,加上省、市的补助,在6个中心乡镇建成了文体活动中心,为30多个村(社区)配备了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路径,将“祠堂、庙堂、会堂”改建成“学堂”,培育出了一都山歌队、湖洋百人女子琵琶队、岵山大鼓吹队、东平舞龙队等民间文艺队伍,沉寂多年的乡村重新活跃起来了。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姚进仕是下洋镇上姚村一位经济能人,在其家里采访他时,发现偌大的客厅里最显眼的是摆满了党报党刊的报刊架。闲聊中,最让姚进仕津津乐道的不是装修气派的客厅,而是堆满各类书籍的书房。姚进仕说,以前读书少,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觉得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上姚全村2800多人,拥有轿车200多辆,早在1995年该村产值就超亿元,2007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20万元。今年,让该村村民最为欢呼雀跃的不是经济收入增长了多少,而是该村被列入县繁荣城乡文化建设工程示范点,投入近200万元建成了村影剧院、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了南音室、棋牌室、康乐球室等,成为今年永春文化示范村创建的典范。
村民们说,“以前口袋空空不可能有幸福感,现在住上了新房坐上了轿车,但是精神空虚依然不可能有幸福感。”富裕了的上姚村民厌倦了“亲朋好友一大坨,放完鞭炮就摆桌,麻将扑克掷骰子,不像贺喜像赌窝”的暴发户日子,渴望过上健康文明的生活。4月7日,村文体活动中心揭牌那天,村民们燃放鞭炮以表达内心的喜悦。
上姚村党支部书记姚章墩说:“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后,划拳喝酒的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花几百万元用于文化建设,很值!”
农村文化走出国门
今年3月,永春白鹤拳史馆队到香港参加第六届国际武术节,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1金3银4铜的佳绩,震动了国际武坛,旅港永春乡亲特地设庆功宴表示祝贺,而这支代表队却是一群憨厚的农民。
“谁说农村文化就是愚昧的、落后的?农村文化也可以走入城里,走出国门。”永春县文化创建领导小组负责人说,像白鹤拳,是永春民间的一种拳术,农民忙时耕地,闲时练拳。这种发源于民间的白鹤拳文化却深深吸引了海外人士的目光,英国、法国的海外人士纷纷踏访而来,蓬壶镇观山村的农民也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展示白鹤拳魅力。
宰猪的年轻人站到县城的舞台上一展歌喉,评上了“十佳乡村青年歌手”;没有读过几年书的70岁老人自创“海绵剪”,被邀请到城市展览;偏远山村的山歌手们把山歌唱到了经济特区……经过整合、提高后,永春的农村文化正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国内走向国外。(颜尧民 施由森)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