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力:有关部门的指导和联动
张明俊介绍,民政部门既是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又是专业类慈善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全省现有36个县级以上的慈善会,都是在各级民政部门直接组织筹备、提供开办经费和办公场所等条件下成立的。
省慈善总会成立之初,首先开展的重点救助项目是“助孤工程”,由于慈善机构网络不健全,从调查摸底到确定对象,以至层层部署、签订协议、发放助养金,都是依托民政部门进行的。
我省财政、税务、卫生、残联、妇联等部门也为慈善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大大增强了慈善组织的影响力和社会向心力。
“特别是省内媒体的热情参与,为在我省传播慈善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张明俊说,多年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建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海峡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和中央驻闽新闻单位,始终与省慈善总会紧密合作,对慈善活动给予了充分关注,福建日报还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专版。
凝聚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慈善资源的动员和开发,始终得到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的热情参与,他们慷慨解囊,感人至深,每一笔慈善资金都凝聚着无私奉献的爱心。”张明俊说。
据了解,目前企业回报社会日益增多,逐步成为慈善机构募集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晋江市慈善总会,筹集善款6.5亿多元,企业界作了很大的奉献。境外慈善资源初步开辟,五年多来,省慈善总会接受境外、海外人士捐赠共1639万多元。
“项目”带动筹资,正逐步成为募集慈善资金的重要渠道。几年来,省慈善总会与中华慈善总会、国际慈善机构合作,得到项目资助款5000多万元。一批企业、社会团体、宗教界也定向或非定向捐资助孤、助残、助学。还有普通民众主动到省慈善总会捐款,为困难群体奉献爱心。
目前,我省民众慈善意识进一步普及,对慈善活动参与度正在提高。扶危助困、奉献爱心,已形成一种社会导向。
公信力:树立良好慈善公益形象
张明俊说,省慈善总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自身建设,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廉洁自律,以高尚的情操、敬业的精神扎实工作,树立良好的慈善组织公益形象。
总会以树立公信力为核心,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制定了慈善项目的运作流程以及管理、监督、反馈制度,及时公布省慈善总会项目执行情况以及社会捐款的来源和使用、去向等信息。省慈善总会接受6次财务审计,都得到充分肯定。
张明俊表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既阐明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也对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省慈善总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慈善意识宣传,引领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活动,使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记者 黄枫)

“慈善在海西 志愿者在行动”12日在福州启动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