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烟民们的吸烟空间将进一步减少。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若干规定》已列入北京市政府2008年立法计划,并拟于5月起正式实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定,使公共场所的禁烟行动有了法律依据。
烟草危害猛于虎
《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在被动吸烟人群中,82%在家庭中、67%在公共场所、35%在工作场所;女性90%是家庭接触,20岁至59岁男性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
正因为香烟的巨大危害,各国都开始推行禁烟制度。据记者了解,截至2006年10月,世界上已经有154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其中爱尔兰是世界上第一个立法规定无烟工作场所的国家。加拿大和美国也通过省或者州级立法措施实现无烟化。香港自2007年1月1日起,绝大部分工作场所和公众场所的室内区域实施禁烟。
并且,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于2011年在我国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要在三年内实现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中国政府已经向国际奥委会做出了“无烟奥运”的承诺,加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也是实现无烟奥运、创建健康城市的需要。
新规扩大控烟范围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法制二处处长张培莉介绍,新规定扩大了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范围。新增区域除体育场馆的比赛区、看台区,健身场所,餐馆、网吧等商业服务机构的经营服务区域等之外,飞机、汽车等室内候车(机)区域,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办公室、食堂、通道、电梯等公共区域将全面禁烟。引人关注的是,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经营场所也将专设无烟客房。
考虑到规定的可操作性,新规定中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室外可以设置吸烟区,或在室内设吸烟室,并对吸烟区、吸烟室的设置条件作出了规定,包括与非吸烟区隔离,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通道,设置明显标志,符合消防要求,并要求设置吸烟区的单位加强禁烟教育并逐步取消吸烟区。
张培莉表示,新规定还对社会宣传、公共场所所在单位责任、公民的权利和违反本规定的处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北京市即将扩大禁烟公共场所范围的消息传开后,烟民付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吸烟确实不应该妨碍到别人,对新的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我表示理解并赞成。”他同时表示他正努力戒烟。
王卫方不抽烟,她对这个禁烟规定举双手赞成。她说:“公共场所本来就不该吸烟,禁烟后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吸烟者在公共场所享受到更清新的空气。”
改变习惯共建社会和谐
今年1月人民网关于北京扩大禁烟范围的网上调查显示,63.4%的网友赞成扩大禁烟公共场所范围,但同时也有35.6%的人坚决反对,提出“餐厅、通道都不让吸,那到哪里吸烟”的疑问。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杨晓春已经有25年吸烟史,他说吸烟可以帮自己提神,他曾经数次尝试戒烟,但都以失败告终。“我周围的烟民中有很多人跟我有相似经历,现在政府要颁布新规定,我们吸烟的地方只有少数几个场所了,我觉得规定是不是太严厉了?”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有烟民3亿多人,如果考虑到其中有些是铁杆烟民,可以想象在公众场所禁烟的难度有多大。记者走访了一些酒店、饭店。金色城堡大酒店主管白艳东说:“我们还是欢迎的。”白艳东认为,虽然这一规定会对酒店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现在客房中都铺有地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无烟客房的设立还是必要的”。
记者中午时分在金百万餐厅看到,许多人正在用餐,其中就有指间夹着香烟的食客。金百万餐厅前厅经理董玉竹表示,现在他们一般对客人在用餐时吸烟并没有什么措施,如果有客人投诉,服务员才会对吸烟的客人予以提醒。她还表示,在新规定出台之后,餐厅可能会设立专门的吸烟区,但餐厅经营场所内全面禁烟,实施起来恐怕有一定困难。
卫生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立法准备研究课题”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崔小波在接受采访时说,吸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是一种习惯势力。如何改变这样一种习惯,国家立法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禁烟立法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行为规范,就像交通规则中的‘红绿灯’一样。”崔小波说,“但禁烟也是一项‘愚公移山’式的工作,立法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全社会的健康。只有做好烟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理解并支持新法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程义峰 孙颖)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