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正在着手开展的控烟立法调研,将力争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禁止售烟给青少年将有望写入这部法规的草案中。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的大部分中小学校附近百米范围内,都能找到一家售烟的商店。本市的一次调查也显示,有212名学生前往商店买烟,因为年龄小而拒绝售烟的店只有35家,177家商店都把香烟卖给了孩子,比例高达83.5%。
上海孩子离烟草很近
禁止售烟给青少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效果却微乎其微。《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饮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条例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但是并没有设定相应的处罚制度,而且职责归属也不明确,造成目前虽有法可依,可违法却无从追究。”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控烟办负责人张立强说。
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控烟办目前正接受市卫生局的委托,开展关于控烟立法的调研。在前期基础研究时,他们发现上海的青少年离烟草很近。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孩子中,6%的学生吸烟经历始于7岁,曾经尝试吸烟的比例达到24%。调查显示,月零花钱在80至240元的学生吸烟尝试率最高,达到33.3%。
张立强说:“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关注和帮助控制青少年吸烟的社会环境。而完善有限销售措施,可有效控制青少年吸烟的尝试率。”
华东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瞿介明的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上海青少年接触烟草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主动吸烟,另一个则是被动吸烟。两者相比,青少年受被动吸烟的影响要超过主动吸烟。
据了解,被动吸烟可使儿童患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危险提高50%-100%;母亲吸烟可使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危险加倍;在吸烟环境中儿童患急慢性中耳炎的危险更高。
从关注第一口烟开始
让青少年远离烟草,首先要从关注他的第一口烟开始。而在上海的许多家庭里,孩子最早与烟草的接触大多与买烟有关。据了解,在一个家庭之中,如果爷爷、爸爸吸烟,下一代吸烟的概率就很高。交大毕业后就职于一家证券公司的章先生小学之前就开始帮爸爸买烟了,他说:“当时大人觉得好玩,而我也乐意被人夸奖能干。”随后,他发现爸爸能吐烟圈。于是,小学时候他就抽起了第一口烟。后来是因为心情不好才抽,中考前一天晚上就抽了一包。
18岁的小韩已经有2年烟龄了,第一次抽烟虽然在16岁,可他从小是爸爸的“小跑腿”。“老爸自己就是烟鬼,1天要抽一两包,却要管我抽。”心里逆反的小韩现在每天平均抽1到2根烟,抽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有派头。
面对这样的情况,瞿介明呼吁:“如果全面控烟在上海一时难以做到,但至少应该尽快落实《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禁售烟草给青少年的规定。”张立强也表示:“如同管理网吧禁止青少年入内一样,我们应该可以通过管理超市、烟杂店等销售烟草的商店来做到禁售烟草给青少年,这只需要相关部门观念一致,统一部署就可以做到了。” (记者 施嘉奇)
责编: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