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3月20日讯 近年来,永安市气象部门本着行业所能、部队所需原则,通过军民共建建精神文明单位(气象科技拥军)的工作开展,建立“永安市军地气象保障平台”,为部队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实现气象科技资源的共享,为部队提高在长期气候分析、短时短期灾害天气的预警能力、预测预报准确率,提高部队的作战保障能力,得到驻军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目前,该军地共建模式已在驻军某部基地全军推广,也被地方双拥部队作为科技共建和拥军的窗口及典范,2006年被三明市授予双拥模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一、构建载体,扎实推进
近年来,永安市始终把军地共建精神文明单位(气象科技拥军)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永安市气象局1999年就与驻军某部结成军民共建对子,一直坚持军地气象共建和气象科技协作,成立军地共建精神文明(气象科技拥军)工作小组,由双方有经验的预、测报业务技术骨干为成员,每年定期召开二次以上的共建工作协商会议。并制定一套军地共建精神文明(气象科技拥军)和气象业务技术保障规章制度,军地双方互相促进,确保各项共建工作落到实处。驻军某部队还于2007年12月专门成立“军地气象联合保障室”,标志着军地气象共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全军共建气象保障工作中独树一帜,得到某部基地司令部的好评。
一方面,每年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假日互访,增进友谊、增进互助,气象部门还主动征求部队对气象科技的要求,并经常性开展文体竞赛等群众性活动。另一方面,军地双方还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等时机,开展小范围的气象学术讨论交流和座谈会,积极参与华东地区军地气象联防保障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加深了军地双方科技人员的感情,也增强了气象科技工作者拥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气象科技更好地为国防建设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年来,该市气象部门共派员30多人次进军营进行气象知识宣传,制作宣传板幅30多块,发放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小册子1000本。
二、优势互补,多好实事
近年来,该市气象部门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结合部队需求,为部队提升战斗力、谋打赢打好打准未来战争办好实事。
一是全力提供气象雷电防护技术服务。根据驻永部队多、地形特殊、雷击事故多、对防雷技术要求较高的特点,开展了防雷安全技术进军营活动,派出二位专家到部队开展防雷基本知识和雷电安全防范工作知识讲座,提高部队官兵的防雷安全意识。 2006年7月和2007年3月,分别组织永安市防雷减灾管理局的技术专家到有关部队营区进行无偿和防雷安全设施的技术检测和整改方案设计,时间长达1个多月,为部队节省各项防雷安全设施检查、检测及方案设计等费用近20万元。
二是从气象专用设备、气象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驻军气象台接收外来气象信息很有限,预测报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并且气象预测报人员变动频繁,因此,根据部队气象保障业务的需求,气象部门配备一套国内最先进的9210卫星接收系统,即使为驻军提供各种气象服务,为部队节省资金20万元。
三是从气象资料及仪器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根据部队作战区域的气象保障需要,整理和提供了三明地区各县(市、区)历史气象资料和数据十几万个,为部队节省购买、资料整理和计算资金近50万元;并协助驻永部队建立气象资料观测站3个。
四是从气象业务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根据部队气象业务技术人员对当地气候状况不太了解的情况,派出气象专家到部队就永安、三明乃至福建全省的气候情况和灾害天气防范等措施进行指导授课,另外,对国内外最新的气象预报技术和方法,及时给予无偿介绍和推广。
三、加强军地技术共建,促进双方业务提升
随着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和高科技的武器不断装备到部队,使得部队对气象科技的依赖变得更加迫切,气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提升部队战斗力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军地协作,既锻炼了部队气象科技人员业务实战水平,也给地方气象科技人员有更大的技术钻研动力,共同提高了对当地天气气候的认识和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水平。
一是建设“三明(永安)军地气象保障平台”。2005年以来,根据永安驻军多,兵种特殊,部队保障、训练及作战需要,在上级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充分讨论,决定建设“三明(永安)军地气象保障平台”,为部队训练和作战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内容涉及通讯、网络、车辆、应用软件、硬件设备、卫星接收、办公场所等,并在气象台预警中心专门为部队设置一台专用的军地气象保障计算机,开发出一套部队专用的气象信息收集及应用软件,随时可以为部队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保障服务。每年4到9月份,遇有比较重要的天气过程或重要的军事保障或训练任务时,气象部门气象预报专家均会通过专线与部队预报人员进行天气会商,确保每一个灾害性天气过程不漏过,为部队和地方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在2005年和2006年国家领导人到永安进行视察过程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加强气象业务学术交流。通过共同合作进行汛期灾害性天气服务、共同开展科技论文交流、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等,形成了军地气象科技协作的良好机制。2006年3月,在驻军某部召开三明(永安)地区气象学术交流会,邀请福建省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许金镜先生、厦门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钟卓钥女士为军地气象业务骨干共50多人讲授《福建省气候状况和气候预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军地双方相互交流了气象学术论文16篇,为军地气象工作者提供了一次极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根据军地双方气象科研工作情况,不定期出版《军地气象学术交流汇篇》材料,并给予优秀论文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励双方气象工作者钻研业务。二年来,与驻永某部共同申报了三明市气象部门的气象科研项目2个,提升部队业务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007年3月,与驻永某部、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共同向省科技厅申报的“大型库房温湿度自动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开发应用”课题,得到省科技厅的高度认可,并给予课题研究经费20万元。
三是加强气象信息的互通和天气预报的会商。凡有重要天气系统如:台风、暴雨、雷电、冰雹等重要天气系统影响该市时,气象部门能将各种重要天气信息及时向驻军及武装部门传送,确保驻军能及时了解最新气象状况,为防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同时,能经常与某部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会商,共同讨论,以提高天气预报的水平和能力。
四、加强综合业务系统建设,实现共建资源共享
通过共建实现气象科学技术成果共享,有3篇共同完成的文章在《福建气象》或《三明气象》上发表,课题研究结论直接应用于日常的气象业务工作中,气象共享信息平台更是军地双方应用的综合业务系统之一。气象工作共建能真正实现和平时期共享、战争时期专用、非常时期互通的良好共建形式。另外,通过共建工作,大大锻炼了地方气象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多数技术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提高了气象业务技术的保障能力。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