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日新,民生和谐。(施清凉 摄)
(二)民生为本 安居乐业
晋江市龙湖镇石龟村66岁的五保老人许国卫,一辈子来数今年这个春节过得最殷实:春节前搬进了村里新建的“安居楼”,自己的套房里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还有政府送的新床、新被子、新家具、新彩电,俨然住进了城市里的“单身公寓”,与村里8 户五保户居住在一起不再孤单。
针对五保老人的住房问题,晋江市积极探索,也走出了一条解决农村无房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新路子:农村安居房实行集中联建,具有“农村敬老院”的雏形。
“经济发展最终要落实在为民上,体现在惠民中。”注重民生和谐,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政府不遗余力。去年晋江共投入民生保障经费12.35亿元,今年准备再投入逾15亿元。我们看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提标扩面,2007、2008两年标准分别提高到250、280元,受保障对象21086人,做到应保尽保,并对全市低保家庭增加副食品补贴每人每月20元、提供用电补贴每户每月40千瓦时。
同时,晋江启动了4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1580人,946名被征地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开展对全市重点优抚对象、五老人员、低保户免费转换数字电视工作。启动建设经济适用房,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建成百户五保老人安居工程和230户贫困残疾人慈善安居工程。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项目,免费婚检经验在全省推广,筹集生育关怀基金3155.3万元,约占全省40%。
晋江市公共卫生事业飞速发展。两年来无食物中毒漏报、瞒报情况,无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快卫生设施建设,建成二甲医院2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大楼、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顺利封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3.76万人,市、镇(街道)两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90元,人均补偿金额居全省前列。
晋江市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位。曾几何时,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一直困扰着晋江,但如今,通过强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一座现代新城矗立在泉州湾南岸。晋江跨越式建设中等城市,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聘请城市规划专家顾问组,基本完成全市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市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6%,燃气普及率达到96.2%。完善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09%,绿地率达32.21%,人均公共绿地8.54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达标通过省政府验收,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深沪港区、围头港区获批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晋江机场进入4D级行列,位于全国干线机场前列。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实施“村村通客运班车”工程,通车率达87%。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平安畅通综合评价达到国家一类水平。
为提高环境质量,晋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3%。继续实施近海水域综合整治,投入9.2亿元资金实施五大近海水域治污工程。建成市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1.06%;在全省率先建成垃圾焚烧综合发电厂,2007年日均处理垃圾88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2%,垃圾城乡一体化资源处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人文日新 健康向上
慈善是一个社会文明成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在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侨乡晋江,慈善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民间慈善之路。
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慈善民间机构,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全市386个村(社区)全部成立爱心援助站,爱心网遍布城乡每个角落;企业自发结对帮扶蔚然成风……“三位一体”的民间慈善格局汇聚成一股股暖流,在晋江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腾流淌。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晋江市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打造健康向上人文环境的立足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市民教育。
两年来,晋江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培育,开展“美丽晋江人”宣传报道和“十佳美丽晋江人”评选表彰活动,组织评选表彰“十佳我最喜爱的老师”、“医德医风十佳先进个人”和“晋江荣誉市民”等先进模范人物,大力宣传推介市民身边的道德模范行为,引导广大市民形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弘扬社会正气,促进人际和谐。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采取了严厉的鞭挞,在报纸和电视台开设“文明观察”、“告别不文明行为”专栏,曝光有悖公民道德规范的不文明现象,晋江市公安、行政执法、电信等部门联手打击非法张贴小广告行为。
晋江市通过引导各村(社区)普遍制定以移风易俗为重点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和自我约束力,把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与加强市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简办十六岁生日,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升素质,科教为先。晋江市扎实推进国民教育,教育工作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政府“对县督导”评估验收,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67万名学生受益。认真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采取“就近入学加统筹调剂”办法,向社会公布256所接受外来生的定点学校,扶持社会力量创办8所外来工子弟学校,12.14万名外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同等就学。
科普工作、文化建设、体育产业等方面蓬勃发展。晋江素有“戏窝子”之称,组织开展“两节”期间群众文化“121”计划、“三下乡”、“七进社区”以及新春音乐会、诗歌节、书画摄影展、南音演唱赛、戏剧展演节、侨乡灯谜会、中小学生歌手大赛、农民书画节、广场文艺等群众文化活动,极大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承办中古女排邀请赛、CBA联赛晋江赛区比赛等国际、国家级体育赛事,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1.8%,获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