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成为湖北孝感团组织工作切入点
“养了你10年,终于没白费工夫,”父亲第一次收到女儿吴雯扬写给自己的信,忍不住感慨道。吴雯扬是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6年级八班的一名小学生。
11岁的罗帅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平时没有细细品味妈妈的辛苦,一写信妈妈关心我的那些事就全跑出来了。”妈妈回家后去超市购物,罗帅会主动提重的东西,不让妈妈累着。
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的黄淑萍收到在孝感学院读大一的儿子写来的感恩信。“妈妈,难关会过去的,您一定要坚强……”看着信,黄淑萍禁不住泪流满面。
在外打工的陈女士从云南打来电话,“我长年在外打工,儿子在孝感读中学。平时电话里跟他说不上两句话,他就嫌我啰唆听不下去。没想到,儿子在信中,向我表达歉意和祝福。我们之间的隔阂一点点被化解。”
连续3年来,在父亲节、母亲节期间,团孝感市委联合邮政等部门举办“孝心传递”书信感恩活动,全市百万学生纷纷拿起笔来,向自己的父母长辈书写家信道感恩。
记者获悉,仅在2004年这一活动启动时,全市就有近60万名学生的父母都收到了孩子情真意切的感恩信。
在孝感三里邮政所工作的杨国琴收到儿子寄来的感恩信,认认真真地读完,激动得热泪盈眶。“第一次收到孩子的信,虽然信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还有几处涂改,但一笔一画写得非常工整,看得出孩子是用心的。”
信中,孩子们真挚的话语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父母的心田。父母将他们读信后的感言附在信后,邮寄到组委会参与征文比赛。活动组委会收到附有家长感言的信件多达4万余件,其中还有不少是身在阿尔及利亚、广西、云南、深圳、西藏等地的家长用快件寄来的参赛作品。组委会每年评出一大批优秀书信予以奖励,同时在当地报纸开辟专栏刊载精彩的书信和父母感言,在社会上营造尊老爱幼的氛围。
团孝感市委书记沈磊介绍,孝感因西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而来,孝文化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探索中,团的工作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团孝感市委组织了一系列以“孝”为主题的活动:评选“孝亲敬老小天使”,通过身边的榜样发挥示范作用;把福利院、干休所等作为青少年校外德育基地,定时组织青年志愿者上门服务。(记者 甘丽华)
责编:谢添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