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安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化 城乡共享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2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立足农村: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新华书店便民店现在已经成为我们镇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在充满浓郁徽派风情的江南农村——安徽青阳县木镇热闹的街道上,“新华书店木镇便民店”的店招和琳琅满目的1000多种图书让人眼前一亮,木镇干群赞不绝口。

    曾几何时,安徽新华发行集团254个乡镇书店由于图书销售量小,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长期处于亏损和关门歇业状态——一方面是广大农村需要新华书店的图书供应主渠道和文化阵地,一方面是网点难以维持生存——面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难”状况,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把突破口选择在实行“混业经营”的业态创新上,通过经营创新确保社会效益。

    “通过业态创新,农村网点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而且在不断扩展中。”安徽省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倪志敏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对文化、知识有着急切的需求。保障农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满足广大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是我们国有企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据统计,农村网点实行“混业经营”后,图书发行量和销售码洋均比过去提高了十倍左右。倪志敏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备布网设点,争取在两三年内把新华书店农村便民店发展到1000家左右,在更广的程度上惠及农村千家万户。

    今年8月,一项立足农村实际、为使更多农民享受到先进文化成果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院线”的惠民工程正式启动。仅在合肥市,首批20个农村数字放映点建成以来就已经放映400多场,观众达十万人次;今后两年内,合肥将在全市62个乡镇全部建立数字电影放映院线。

    “十七大提出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农村而言,就是要逐步建成农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省文化厅厅长杨果介绍,安徽省把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大胆探索,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一年完成了征集计划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包括各类地方戏剧和各类地方文献的数字资源,其中仅六个地方剧种的节目量就达308小时、260多GB;与此同时,通过与相关部门实现共建共享、资源整合的模式,一举在全省建成一万四千个城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

    乘着十七大东风,安徽在加快建设文化惠民四大基本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筑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基本实现全省1240个乡镇都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建成乡镇文化事业发展平台;基本完成全省农村数字化放映工程,根本解决全省4100万农村人口看电影难问题;基本实现专业剧团每团一辆流动舞台车;基本建成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记者童怀 李陈续)

责编:赵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