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单位风采
又好又快开局来——2006年福建检验检疫工作回眸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2   |   文章来源: 中国国门时报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福建检验检疫事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如果要为今年的福建检验检疫工作找两个主题,那应该是“风正气顺”、“人和业兴”,因为这是解读2006年福建检验检疫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局面的关键词。

  年终盘点,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吴绍炳欣喜地告诉记者,一年来,福建局认真贯彻质检总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特别是按照李长江局长、李传卿书记在福建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细化深化体系机制建设,突出提升技术监管能力,突出落实到一线、到基层、到现场,突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夯实基础,严把国门与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新成效,自身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亮点可圈可点,实现良好开局。

忠于职守,严把国门保安全

  据统计,1~11月全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54.77万批,货值192.37亿美元,比增7.1%和12.7%,检出不合格进出境货物2282批、4.41亿美元,比增13.0%、38.8%。截获入境动植物疫情701批次、312种、2877种次;检疫进出境集装箱85.2万标箱;健康检查32578人次,发现各类疾病和病毒携带者9639例。

  亮点一:疫情疫病截获实现多首次。从进境旅客携带的鹰嘴豆中截获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菜豆象,实现旅检截获一类疫情零突破,也是全国首次从旅检中检出菜豆象;从进境船舶食品舱面粉中4次截获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印度腥黑穗病,为福建首次;从美国大豆中检出菜豆荚斑驳病毒,是福建局第一次;从美国进口原木中截获落叶松大小蠹,为全国首次;口岸鼠、蚊监测量居全国系统第一、二名,首次发现莱姆病主要传播媒介粒型硬蜱。同时,进境集装箱“检出率”批次比增13.2%、数量比增217.2%,连续检出高浓度熏蒸残留气体,为国家质检总局对外交涉提供了依据;从台湾进境青斑鱼中检出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为此下发警示通报。

  亮点二:妥处重点敏感商品突发事件。检出日本某知名自动织机株式会社T710型喷气织机2类、7项较为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日方全部承认接受,并形成书面技术意见,提出初步整改方案,为国家质检总局对外交涉提供了依据。同时,较为稳妥地处理了福州水表厂援外出口南非水表品质问题调查,督促企业与南非方面的沟通协调,避免事态扩大升级,有效消除不良影响;妥处了泉州出口肯尼亚的“有毒粉笔”事件,有效制止事态恶化,挽回了不良影响;妥处意大利“毒鞋”事件,意大利华人商会联合发来感谢信。

  亮点三:构建农食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和“残留监控+重点检测”模式,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烤鳗出口走出低谷,步入常态。综合运用GSP、GAP、HACCP和SCM等管理工具,在长乐建立出口鳗鱼药残控制体系,1~11月,长乐烤鳗出口批次、货值比增34%和69%,日本“肯定列表”实施后的6~11月比增327%和294%;在东山试行“五个统一”和“一个监督”的养殖源头管理方式,各类食品、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同时,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签订“建立紧密联系工作机制协议”,加强相互协作,合力解决问题,探索建立从养殖至加工出口的全过程监管长效措施,共促福建水产品扩大出口。

  亮点四:工矿产品不合格检出率不断提高。完善检验监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重点向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反欺诈等项目转移,对10大类进口商品和12大类出口商品规定相应的重点检测项目,增强检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间,检出4批进口废料环保不合格;进口旧机电的批次不合格检出率达15.5%,比增17.9%;今年食包开验后共检出不合格18批。

条块协作,主动站位促发展
  
  认真贯彻质检总局和福建省政府共推海西建设联席会及联合调研成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细化落实条块协作和技术壁垒应对机制,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地方经济增长。

  亮点一:深化条块协作机制。促成质检总局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召开“深入落实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海西建设联席会议”和支持海西建设联合调研,形成联席会议纪要和联合调研报告。与龙岩市政府签署 “关于加强联系协作 共促龙岩发展的工作意见”,加快推进老区经济发展。深化关检、检检协作,与厦门局和福厦关召开各层面、多形式的联席会议,加强在厦门港查验管理一体化、打击走私进口废物、创新通关放行模式、统一木质包装查验做法等方面的合作。

  亮点二:合力应对“肯定列表制度”。一方面,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提出应对方案,加强企业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0多期。另一方面,摸清辖区大宗输日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开展风险评估,拟定辖区大宗输日产品重点监控项目,实行“全面实施残留监控+重点项目批批检验”模式,研究良好种植、养殖规范,提出科学用药建议。同时,添置检测设备和标准品,提高检测能力;密切关注企业出口产品通关情况及辖区产品出口变化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预警、加强源头监管、深化风险评估等应对措施。6~11月辖区农食产品出口货值比增20.7%。

  亮点三:积极应对欧盟环保指令。举办一线人员应对RoHS指令工作研讨会,规范做法;审核通过27家达标企业,并推荐7家企业列入质检总局公告的首批“绿色供应商”名录;为出口欧盟机电产品免费提供国外技术壁垒的法规培训、整改辅导和项目检测,有效地增强了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1~11月,辖区输欧显示器数量、货值比增39.01%和18.84%,输欧电机货值比增19.89%。

  亮点四:搭建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形成了由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管理工作规范等组成的制度平台。完备不同类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具体内容、指标、评分标准、配套表格、程序以及相应的奖优罚劣措施,建立了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信息局域网络共享平台。目前,辖区2000多家工矿产品生产企业、700多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113家“绿色通道”企业、200多家“快速核放”企业和500多家备案养鳗场等,纳入到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用体系管理。同时,制订“红、黑名单”制度等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奖惩办法。

  亮点五:服务企业见新成效。通过帮扶,莆田进境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正式揭牌,秀屿港被指定为美阿拉斯加原木输华唯一进境口岸;一期投资5.7亿元、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大亚木业首板下线;推动13家农食产品加工企业恢复出口;帮助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免验续延,泉州三兴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闽侯闽兴编织品有限公司免验;全国首批800群480万只蜜蜂空运马来西亚。新对外注册企业61家,比增27%;对欧新注册水产企业7家,比增64%。

创新机制,先行先试促三通

  按照质检总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实践涉台检验检疫工作新模式,促进闽台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一系列“率先”动作、“首次”记录走在全国前列。

  亮点一:台湾自捕水产品入闽新政出台。4月15日,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在“两岸经贸论坛”上,受权宣布和通报了祖国大陆方面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其中第一部分第3项“对来自台湾渔船自捕水产品输往福建,参照大陆自捕渔船做法,凭公海自捕鱼许可证、贸易合同、发票等资料向检验检疫部门报检,不再要求提供台湾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由福建局建议、质检总局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被誉为是一项直接惠及台湾渔民和闽台贸易的重要举措,受到两岸同胞的欢迎。

  亮点二:对台技术交流实现零突破。5月10~12日,经质检总局批准,福厦“两局”以福建省检验检疫协会名义共同组团,赴金门参加“两岸2006防疫疫情预警通报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这也是大陆检验检疫专家首次赴台开展业务研讨,对防治两岸动植物疫病疫情传播,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首次接待台湾“农委会防检局”、“陆委会”、“卫生署”和“防检局”两批参访人员;首次接待并全程安排台湾动植物防疫检疫发展协会对福建、厦门、广东、深圳“四局”的参访交流。

  亮点三:促进闽台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综合措施出台。这些措施,共分6个方面、20条,是福建局认落实中央对台政策,在全面总结先期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质检总局政策支持,先行先试,主动调研提出的,受到各方好评。也正如福建省台办负责人所说:这些措施,是对中央对台政策的细化优化,对涉台检验检疫工作的规范提升,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较好地适应了福建对台工作的新形势,体现了福建检验检疫部门主动站位、主动作为、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积极姿态,将对改善福建口岸通关环境,促进闽台产业对接,推进闽台农业合作,推动对台小额贸易发展,扩大对台技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亮点四:规范管理促进合作。受质检总局委托,负责起草《对台小额贸易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促成质检总局成为“海交会”、“花博会” 主办(支持)单位;支持“湄洲―金门”旅游直航,使莆田口岸成为继厦门、福州之后大陆居民金马游的第三个出发口岸;指导泉州石井港对台客运码头建设,帮促该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开通“泉州—金门”客运直航,成为继“两门”、“两马”航线之后的第三条客运航线。

科技兴检,夯实基础增后劲

  深化检学研协作,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工作,全面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实施信息化“32311工程”,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大通关建设,福建电子检验检疫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亮点一:激发实验室活力。按照“两个面向、两个提高”要求,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利用“两种资源”,建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三电工程”,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内部重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新购大型液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仪器设备74台套;获质检总局和福建省科技厅等配套科研课题经费124万,比增50%。1~11月,开验新项目123项,实现技术创新2项,完成检测检疫业务单2.14万单,比增52.2%。

  亮点二:科研工作处处开花。有9项列入2007年度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49项列入2006年度国家认监委制标计划,7项列入2006年度福建省科研计划,2005年8项成果获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2项列入福建省外专局2006年引智资助项目计划。并与美国IFT、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等国外权威技术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与福建省农科院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聘请两位院士作为科技顾问;与福建农大病毒所开展科研合作;联合福建农大、农科院向福建省科技厅申报重大专项课题。同时,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投入有效性管理,实现全局系统仪器设备数据大集中。

  亮点三:建成“视频监控中心”。它由“一个中心(监控中心)、四个系统(业务数据监控系统、电子监管系统、网络运行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与行政指挥系统)”构成。通过其彼此间的对接,实现对业务运行系统和设备、出入境口岸通道、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敏感进出口商品生产和企业、关键敏感业务部门和岗位、重大突发业务等的集中监控和统一指挥调度,整体提升了信息化服务的有效性。截止10月,累计推广电子监管企业646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13%;对包括21家烤鳗厂在内的29个重点企业和区域开通视频监管。

  亮点四:运行“呼叫中心”。以“呼叫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福建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顺利完成,试运行范围包括了辖区200多家进出口企业。企业可以通过统一的对外服务网站、短信、语音、邮件、传真等五大信息服务手段,便捷地办理和查询检验检疫相关业务,享受到全天候地“大通关”检验检疫信息服务。该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已在福建省科技厅立项并通过科研成果鉴定。专家认为,项目设计的检验检疫业务数据抽取同步系统和基于业务知识库检索的人工座席服务系统具有先进性,尤其是将多种信息交互手段集成在同一个服务平台,在应用功能设计上具有创新性。

以人为本,强化职能带队伍

  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全方位推进国检文化、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较好地适应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亮点一:强化管理执行职能。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关心支持下,4月13日福州检验检疫局揭牌成立,这也是“三检合一”以来国办批复成立的第一个副厅级检验检疫分支机构。至此,福建局由“管理执行型”成功转型为“管理型”,管理与执行职能彻底剥离。同时,4月7日福建局邮件办事处成立;11月,正式开始筹建福州局长乐办事处、福州保税区办事处。检验检疫资源得到合理整合,机构布局更趋科学,管理和执行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亮点二:提高一线业务能力。召开局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加强一线技术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水平。一方面,制定实施能力建设规划、方案和各专业岗位具体能力等级标准,完善逢训必考、敏感技术监管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和教育培训成果共享机制;另一方面,组织视频交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岗位练兵,与福建团省委联办9个岗位技能竞赛等业务竞赛活动,成立进口原木等5个检验检疫协作组,有效提升了现场查验和监管水平。

  亮点三:致力解决基层问题。9月~10月,每一位局领导牵头,分别带领业务骨干,开展业务综合调研。在规定的一周时间内,他们围绕“深化四个体系、强化三个机制”,推进一线人员技术监管能力建设,注重了解和研究当前全局业务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定点定期定任务,或在一个点上进行集中、深入调研,或在业务和管理的链条上,进行一条线上乃至一个面上的追溯和延伸调研。特别是针对实际问题、困难,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形成简明扼要的调研报告提交局党组,收到很好效果。

  亮点四:突出班子队伍建设。在质检总局党组的关怀下,福建局党组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后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班子自身建设继续加强;举办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与福建省委党校联合举办为期3个月的处级干部在职“党校班”;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试点工作,顺利完成职位转任和竞聘上岗;推行以公共管理框架、卓越绩效等为主导的绩效管理全新体系,成为促进福建局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任用各项制度,一批综合素质好的年轻干部被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

  亮点五:树立行政执法权威。探索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检查。1~11月,制修订稽查工作制度30多项,办结行政处罚案件91件,涉案金额739.41万美元,罚款186.99万元,比增10.98%、162.26%和422.46%,并将4起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亮点六:行风建设动真格。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起企业向检验检疫部门送“红包”做关系的典型案例,以坚决查处和纠正商业贿赂行为,努力检验检疫良好形象。这种尝试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将投诉举报调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实属一种超“常规”做法,也表明了他们扎实开展行风建设的决心,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督查组的高度评价,认为“非常扎实、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