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行业扫描
长泰县加强非公组织精神文明创建 推进非公企业健康持续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2   |   文章来源: 文明风
 

    文明风6月5日讯(通讯员 戴福发 林惠元)改革开放以来,长泰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猛发展,全县有非公有制企业623家,其中100人以上有39家,50人以上有26家。民营企业累计吸纳5万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58.1%,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来自企业务工收入,民营经济组织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长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如何使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有关资料表明,一些民营企业顺利渡过初创期而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后,由于企业家的素质,特别是其经营理念、管理能力,以及企业在初创期所形成的文化特质等适应不了迅速扩张的企业发展规模,其资本积累时期单纯依靠粗放型、耗能型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科研创新、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其生存力受到严峻的考验,一些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企业往往在5—7年左右的时间内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因此,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和引导,整体提高其文明程度及企业职工素质,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多年来,长泰县高度重视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非公经济的发展与非公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民营企业为突破口,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大带小、稳步推进,积极打造现代民营企业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搞好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

一、以制度健全为起点,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意识。

    近年来,非公有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然而,也有相当部分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文明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系统和主管部门对非公企业创建工作指导力度不够。由于认识上的差距,致使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真空”。基于此,长泰县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在民营企业中创建文明单位的力度,转变私营企业主的意识,形成抓非公有制经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理念。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从三个方面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长泰县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涉及面广的特点,建立健全了各级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宣传、组织、人事、文明、国土部门等联席会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等工作的指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合力。二是健全分级负责制度。长泰县不断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挂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建工作制度,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组建和开展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健全指导督查制度。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殊结构和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明单位考评细则和创建管理办法,使非公有制企业文明创建中有章可循。为使民营企业创建质量有新的提高,举办了创建文明企业理论培训班,让企业明确创建文明企业与发展企业经济的一致性,明确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明白申报文明企业的条件,创建内容,创建规则,创建标准、申报的办法和争创的途径。文明办定期派员到申报单位指导,帮助制定创建规划,整理创建文字、图片等档案,以及外部环境建设的规划和装修等。提高非公企业争创文明企业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在非公企业中争创文明企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逐步健全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也强调了加强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党的建设问题,并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入了党章。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迫切需求,长泰县坚持“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党员人数多少,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使党的政治领导覆盖所有非公企业。一是灵活设置方式。针对一些非公经济组织党员人数少,不具备独立建立支部条件,采取联合组建或下派组建的形式建立党组织。先后在15家“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企业,建立了6个联合支部。下派9名党员干部,帮助8家非公企业搭建了党组织。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县委常委、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县委组织员联系企业责任制”和“下派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改变以往被动的工作局面,要求挂钩领导主动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那些思想一时不通的业主,采取说服教育、典型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多种工作形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目前,全县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59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55个;党员总数387名。这些组织的建立,不但使职工有了归属感,同时还形成了党在非公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网络,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创新活动载体。由于非公有经济的特殊性,使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很难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常常因征地、赔青等工作与周围的群众发生一些摩擦,企业在生产上有时也会因排放一些废水、废气与群众发生纠纷,工业区周围的农村党支部也一直为如何教育好群众,支持工业区建设感到为难。长泰县委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发现关键的原因在于村、企之间缺少沟通,互不往来,互不了解。为此,县委下发了《关于建立村企党建联络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工业区所在的乡镇党委要扮演好“红娘”的角色,指导建立村企党建联络制度,选择好共建的支部,建立对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共建内容,采取灵活的共建方式为双方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并把此项工作规范化、具体化。农村党支部利用党务熟悉、情况了解等优势,帮助企业协调关系,及时解决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非公企业党支部则充分发挥企业的经济优势,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积极参与农村的公益事业建设。实践证明,村企共建联络制度为农业和企业的联系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它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因征地、赔青等工作与周围群众发生一些磨擦和矛盾,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失地而不失业,失地却能致富。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目前,长泰县已在5个工业区内促成了11对村企党支部共建。

三、以公民道德为重点,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领导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靠有形的、物质的、经济的手段,而且更要靠教育的无形的精神推动。民营企业的迅速增多,大量未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涌入企业工作,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主也因观念保守、法制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意识,企业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这些新生社会阶层,精神文明建设目前还没有大面积覆盖,一些非公企业主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关注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帮助企业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引导教育他们全身心投入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摆在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面前的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为此,县委宣传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党委,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大力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开展“共铸诚信”活动。从2001年起,长泰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信用长泰”创建活动,出台《商贸企业诚信公约》,在企业广泛开展“共铸诚信”主题活动,建立企业“诚信联盟”,设立“诚信光荣榜”,不定期公布社会影响大、公益形象好、经营诚信高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倡导业主诚信经营、文明经商。对诚实守信的企业进行表彰,对有失信行为的单位给予教育或从工商执照变更、银行贷款、土地批租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制约措施。全县已评选出1条市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3家市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10家县级信用企业、10家信誉店、26家诚信纳税户和204家“烟卷诚信零售户”。在政府局域网建立“信用长泰”网页,宣传推介“十佳信用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互促互动,法规、道德、监管相辅相成的信用体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从非公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出发,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给予文明企业优惠地价、税费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创造条件鼓励非公企业业主参加高层次的企业管理培训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让民营企业业主真心体会到文明单位企业牌子的含金量,得到真正的实惠,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形成文明创建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家成功的局面,从而使更多的企业走到文明创建、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三是注重典型宣传。不少非公经济组织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想塑造社会形象的愿望,积极主动参与文明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创建活动,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与文明创建紧密结合,扩大其社会影响,取得竞争优势。为此,长泰县注重引导企业主积极参与捐资扶贫等公益活动,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和引导业主对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做到富而崇德、富而好学、富而思进,努力为社会多作贡献。今年的第四号台风“碧利斯”侵袭使长泰县遭受重创,为帮助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县委县政府号召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收到赈灾捐资近700万元。其中,长泰泛华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福建泰龙集团、福建权昱工业有限公司、厦鹭电化有限公司等171个企业单位捐资499万元,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扎实有效开展非公经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非公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引导非公企业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这既贴近企业的实际,为企业所需要,为企业家所欢迎,是打造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能取得实效的必由之路。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获得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不断实现自我的优越条件。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只有在强大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获得满足。目前,由于我县私营企业刚起步等原因,企业职工在单位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活跃企业文化,丰富职工精神生活,为职工创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环境是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需要。企业文化无处不在,但有时候又是隐性的,稍不留心可能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因此借助一些活动来彰显、挖掘、构筑企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企业更高层次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促进我县企业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升企业文化层次,丰富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营造企业大文化的活动氛围,我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开展一些具有企业特色的文体活动和考察活动,使职工之间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表演的平台,从而激发他们爱厂、爱岗的热情。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长泰县策划并成功组织长泰县企业文化活动月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企业在我心中”演讲征文比赛和“企业老板与员工的对话”座谈会,加深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生活和精神需求的了解,增进了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理念及制度的理解,沟通劳资双方的感情,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拟写企业标语口号,形成具有人文底蕴的核心力量; 通过茶王赛宣传茶文化,组织企业管理文化现场观摩交流、邀请厦门三鼎石材有限公司总裁林恳先生开设企业文化讲座等活动,促进我县企业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品位,提升企业的经营品质。企业文化的不断丰富,为文明单位的创建奠定了坚定的精神基础。因此,在文明企业的创评中,要改变以往重评比、轻创建,重台帐资料、轻社会评价的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之中,融入到职工生活和文体娱乐之中,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成为非公经济组织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载体,从而吸引更多的非公经济组织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几年来,我县坚持每两年评选10-15个民营企业文明单位,东信(漳州)纸业有限公司、福建立达信集团有限公司还获“漳州市第九届(2003-2005年度)文明单位”称号。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泰县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加“文明企业”、“信用企业”、“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热心公益企业家”等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评活动,树立一批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典型,动员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等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他们成为长泰县精神文明创建的生力军,推进非公企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