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了地点,要怎么建?
部门共建。市委宣传部协调组织,整合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文明办、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司法、广电、老龄委、关工委、电信等资源,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房、电子阅览室、党员远程教育网、流动书库等重大服务工程。五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为宣传文化阵地送去各类图书23万多册,电视机800多台、书柜700多个、电脑300多台。
多方筹资。调动机关、社会、企业、华侨等各界的积极性,多方筹集阵地建设资金;通过对宫庙董事会的引导,把宫庙的部分资金用于添置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做到“庙款民用”。
多方统筹促发展,至2006年,全市村村普及了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成为村民的一项新福利。
“一村一品”
文化中心普及了,但各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大众化的文化福利难免“众口难调”,怎么办呢?
创办之初,文化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仅为“八个有”,即有一处活动室、有一间阅览室、有一块黑板报、有一个宣传阅报栏、有3种以上报纸杂志、有300册以上藏书、有一台电视机、有一座演出舞台。2007年开始,莆田市提高了创建的4个基本要求。即整理妈祖、戚继光、钱四娘、陈文龙等供奉在宫庙里的历史原型人物事迹,以其传统美德教育村民;在宣传文化阵地醒目的地方,悬挂、张贴“成才榜”、“孝敬榜”、“功德榜”,大力宣传本村立志成才的能人才俊、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孝老爱亲的楷模,弘扬乡村正气,实现乡村文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内容上墙;组建一支或多支文艺队。
莆田市是“文献名邦”,各地农村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莆田市明确了镇(街)宣传委员、村文化协管员的职责,“一村一品”引导开展活动。黄石镇惠上村老人对濒临失传的十音进行抢救整理,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老艺人还利用学校放假,训练了一支少年十音队。如今,十音成为惠上村的名牌节目,已应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家协会的邀请,赴上海参加“长三角”民间音乐展演。 (记者 许海生)
责编:谢添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