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八闽创建
莆田市农村“新福利”:让人人享受文化熏陶
文明风   |  时间: 2008-01-21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农民共享

    仙游县杉昌图书馆占地400平方米,存书4万多册,6名管理员轮流值班,一年四季,无论寒暑节假,农村读者都可在馆内翻阅或外借书籍。

    到村级图书馆免费看书,是农村的文化福利之一。莆田市农村文化福利品种众多、覆盖所有村居。

    ——全市947个村(居)基本建有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每个中心均有活动室、阅览室、黑板报、宣传阅报栏、报纸杂志、藏书、电视机、演出舞台。大部分都配备了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文化协管员、信息化管理员、体育健身指导员等。文化中心成为村民免费学习、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全市现有民间职业剧团100个,女子车鼓300多支,十音八乐队4000多支,画社、画院36个,诗社13个,文学社27个,谜社21个,民间舞蹈队71支,这些艺术社团集结了3万多名乡土艺人,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盛宴。

    仙游县郊尾镇的阳谷村、涵江区江口镇的五星村、城厢区常太镇的东青村及涵江区萩芦镇的20个村等,率先示范实施村级信息化建设。村民可以到宣传文化中心上网冲浪,了解农产品信息、市场信息、就业信息、就医信息,接受远程教育等;西天尾的龙山村可以在家门口组织周边4所小学的书画比赛;涵江区三江口镇新浦村等开放免费舞厅;秀屿区东峤镇霞东、霞西村建设有青少年象棋培训基地;荔城区黄石镇惠洋村建有青少年十音培训基地等。

    多方统筹

    为农民谋文化福利缘于莆田市委宣传部2002年出台的《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宣传部门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相对于城市文化中心而言,城乡文化二元的趋势加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已到迫在眉睫的地步。“政府部门正千方百计健全及改善农村的医疗、生育、低保、农房保险等福利,宣传部门应不等不靠,千方百计为广大农民谋文化新福利!”

    规划提出:全市947个村(居),分三批,用3年时间规范建设,切实改变村级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滞后的局面。

    万事开头难,文化中心选址成为第一难。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乡村基本没有现成的文化活动场所。如果新建,不仅会增加老百姓的经济负担,而且还要投入很多财力物力。怎么办?

    建在宫庙。通过做好宫庙董事会、村老协会的工作,让他们主动让出前厅、厢房作为宣传文化中心活动室。有了活动场所以后,文娱活动进了宫庙、实用技术进了宫庙,文明科学的内容向宫庙渗透,淡化封建迷信色彩,渐渐使宫庙成为广大基层群众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建在闲置场所。利用村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购置文娱、体育活动器材,订阅报纸杂志,免费向村民开放,对村民很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在文化中心户。安排一些退休老干部、老教师,通过建文化“中心户”的形式,把先进的文化种在基层,通过持之以恒的发展建设,生根发芽,不断壮大,最终占领基层宣传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