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当城市规划的蓝图开始倾听“66份儿童问卷”的心声,当街区建设的标尺延伸至“24名萌娃考官”的指尖量度,福州在“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中的探索,正以“一米视角”,重新定义着城市对“人”、对“未来”、对“文明”的理解与追求。(11月25日 福州日报)
以儿童的视角为镜,我们照见的是城市文明的温度。城市的宏大叙事,不应只有高楼大厦的冰冷轮廓,更应有“一米高度”的温暖细节。孩子们期待“游戏场地更安全”、“等待时有更好的活动空间”,这背后是对关怀与呵护的渴望。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在于它如何对待强者,而在于它如何呵护弱者。将儿童需求置于心上,用柔软的心去感受他们的不便与期待,城市便不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园。这份对儿童的体恤与关照,正是城市文明最动人的底色。
以儿童的声音为号,我们聆听的是城市文明的民主。让儿童参与议事,让“萌娃考官”手握“打分权”,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它意味着,城市的公共事务不再是成年人的“独角戏”,而是所有市民——包括最小的成员——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当孩子们的声音被郑重记录、分析并作为决策依据,这本身就是一堂最生动的民主启蒙课。它告诉孩子们:你的意见很重要,你的参与有价值。这种对儿童话语权的尊重,是城市文明走向成熟与开放的标志。
以儿童的成长为尺,我们丈量的是城市文明的高度。儿童是城市的未来,更是城市的现在。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对未来负责的城市。孩子们期待“体育场馆多一些”、“文化设施更有趣些”,这背后是对全面发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这些期待,就是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蓄力。当城市愿意为儿童成长投入资源、优化环境,所展现的是一种超越眼前利益的远见。这份对未来的投资与担当,正是城市文明高度的最好诠释。
儿童友好,关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关乎社会的文明成色。让我们以更多的耐心、智慧与情怀,俯下身来,倾听童声,尊重童趣,呵护童心。当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城市中自由奔跑、快乐探索,我们的城市,必将因这份“童心”而更加温暖、包容,充满希望。这,才是文明之城应有的模样。(福州文明网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