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东南网11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玥明 通讯员 邱春静)
15日清晨,浦城县被裹在寒雾中,商业城“工会驿站”的早餐窗口却透着暖意。
“平时赶早送单,常顾不上吃饭,这份早餐太暖心了。”外卖小哥吴小鹏搓着手,接过志愿者乔联秀递来的热牛奶。
乔联秀说:“我们每周六都会来给早起奔波的人送口热乎的,也是为大家出份力。”
这样的温暖,在浦城已是常态。目前,浦城全县共有注册志愿服务队910支,注册志愿者7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24.3%,均高出省、市平均水平。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注册志愿者,浦城是怎么做到的?
织密网络 全域覆盖
商业城的“工会驿站”,曾经是积灰的闲置空间。2020年1月,这里被改造为“志愿服务驿站+城市书屋”,几把旧椅、两架扫码书柜和若干急救药箱,便组成了一个温暖的据点,成为浦城“15分钟服务圈”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驿站功能持续升级:屏风隔出一处骑手专属休息区,配备成排的充电插座;周末开设早餐窗口,成为交警、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的能量补给站;酷暑时节,开展“夏送清凉”活动,户外工作者凭一身制服,即可领取西瓜片与凉茶;高考期间,这里还为考生与家长提供休憩、茶水、热饭等服务。
“15分钟服务圈”快速成型,得益于当地“盘活旧资源、捕捉新需求、轻量化改造”三步走策略。
“我们先梳理全县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工会驿站、社区食堂等可用资源,评估它们适配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再结合志愿服务集中日、线下走访和线上平台,摸清不同群体的核心需求。比如,我们在对接外卖平台、梳理骑手留言后,发现他们在周末送早餐单之前,自己常常没地方吃饭。”浦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林薇说。
依托旧阵地的整合与改造,浦城现已建成“N个县级志愿服务点+19个乡镇+302个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县级统筹规划,组建核心队伍;乡镇细化方案,村社直击一线收集需求,围绕助农采摘、留守老人照料等本地刚需,设计服务内容。即便在偏远山村,也有退役军人、留守妇女、低龄老人组成的本土志愿队,与县乡定期下沉的志愿力量联动,实现服务进村到户。
壮大队伍 全民参与
18日上午,仙楼山森林公园门口,“90后”理发店老板叶维杰正为同是“90后”的奶奶剃发。老人攥着他的衣角,连声道谢。
这声“多谢”,叶维杰已经听了16年。“早年回村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头发乱糟糟的,心里难受,就把理发工具带回老家,顺手帮忙剪一下。”不承想,此后义剪队伍越来越长,走过的村庄也越来越多。
叶维杰说:“义剪队一开始靠理发师撑场面,后来,有理发技术基础的居民、退休人员主动找上门来相帮。理发师负责剪复杂发型和带教,新人简单培训后就能上手接‘理短、剃光’这些基础活。我们在线上通过群聊、小程序招人,线下则在义剪现场摆块牌子,常有好心人过来咨询能不能加入。”
上月,抖音博主“浦城阿勇理发”在为枫溪乡的留守老人理发时,聊起童年经历突然哽咽:“我从小跟爷爷长大,所以知道留守的滋味……”
视频下方,一条留言被顶到最高处:“感谢您给我外公理发,这份情谊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我们常年在外,每次看着他新添的白发都心酸……”
林薇告诉记者,浦城自2018年1月起推行“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干部职工,每周六固定投入2小时参与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活动。年复一年,这个“周末约定”已从工作要求逐渐转变为行动自觉。
“老带新”机制也让志愿队伍持续壮大:浦城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化培训,涵盖志愿服务礼仪、急救知识、心理咨询技巧等,助力其提升能力。
浦城还有实打实的激励机制,志愿者可用积分兑换观影券、笔记本、帆布袋、大口窑青白瓷等奖品。在去年的志愿积分集中兑换中,志愿者共换走900多件奖品;部分爱心企业也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分发折扣权益卡。
优化机制 精准闭环
“你看这瓷器上的葡萄,就是我们村的品种!”近日,莲塘镇山桥村妇联主席张晓珍捧出一只青白瓷盘,盘面上的藤蔓缠绕着紫葡萄,鲜活得像刚摘下的。“以前觉得艺术离农村很远,直到熊文慧老师带着‘匠心传承计划’来,她知道我们村种葡萄,就教大家把它画到瓷器上,不仅好看,还能卖钱。”
庞大的队伍,如何避免“什么都干、什么都不精”?浦城通过分类建队、协同运作、闭环管理,高效组织志愿队伍。
当地按照行业特长与需求场景,将910支队伍分为两大类:常备队覆盖理论宣讲、文化讲解、助学支教、扶危助困等基础需求;特色队则聚焦细分领域,如“剪花嫂”“大口窑青白瓷”等非遗传承队、银龄互助队(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青少年社工队、电网党员服务队。同时,通过“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模式,由社工发挥专业优势规划服务,志愿者有序参与执行,形成“专业带全民”的良性互动。
此外,县里还以“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闭环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比如,有些老人不便参与集中义剪,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居家义剪”,填写老人的住址、电话及服务时间“点单”,后台根据服务地点、类型匹配队伍“派单”;志愿机构或服务队接单后,从义剪队志愿者库就近筛选有经验的理发师上门;服务后,群众可在线下或线上“评单”打分,结果纳入志愿者积分——从需求提出到服务落地,全程清晰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