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厦门 > 翔安区
厦门翔安:校地联动 打造文明实践新范式
//wmf.fjsen.com  2025-11-24 夏菁 洪继铿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11月24日讯 近日,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联合举办“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探索“校地联动、实景教学、双向赋能”的理论普及新路径。

本次宣讲打破“你讲我听”模式,以“阵地联建、资源联用、理论联讲”为核心,将思政课堂搬进历史现场。大嶝街道依托金门县政府旧址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高校则发挥师资与青年力量,组织“青马班”学生参与宣讲,聚焦“一国两制”与“美丽中国”主题,深入挖掘抗战历史,实现高校理论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静结合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实践,通过梳理大嶝如何依托区位优势,来搭建厦金两地经济交流平台,让在场听众直观感受“一国两制”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东则以厦门海域治理为例,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宏大主题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身边事,引发听众共鸣。

据悉,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求,大嶝街道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突破校地壁垒,创新构建“三融三链”协同体系,通过资源融汇、力量融合、载体融通的实践路径,打造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

在资源融汇领域,双方创新设立“青年站长”机制,在辖区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专项岗位,由学院选派优秀学子深度参与活动策划与志愿服务。街道同步提供实践培训与实习支持,学院配套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常态化下沉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力量融合方面,多社区推出特色实践项目:山头社区以“红色文化+残健融合”模式,邀请残疾人讲述革命故事并拍摄《光·回响》短片;双沪社区通过“走进女炮班”亲历者访谈与历史影像展播,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阳塘社区开展无人机科普活动;小嶝社区推出“光电启智”实验课程,将科技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互动体验;东埕社区创新非遗活化路径,将风狮爷信仰与手工造船技艺融入现代文旅开发;北门社区则以“文化+健康”为主题,开展闽南传统文化与健康生活融合活动。

载体融通实践中,小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立“海岛支教服务站”,开设海防知识、绳结旗语等特色课程,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探索AI技术应用、非遗产业化路径及青年站长评估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实践效能,为基层文明实践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嶝经验”,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夏菁 洪继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