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9月21日,在“抗战薪火长赓续,扬帆筑梦谱华章”厦门市青少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广场主题活动上,厦门一中学生激昂演绎经典歌曲《保卫黄河》。图/厦门市关工委 提供

7月9日,“鹭岛红途,筑梦新程”党史学习夏令营营员参观集美区 5G+AR 党史馆。(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8月24日,集美中学退休老党员、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金春欣在集美中学作巡回宣讲,为学生们讲《追随嘉庚足迹 弘扬抗战精神》。图/厦门市关工委 提供

11月2日,在“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厦门市青少年主题演讲颁奖暨展示活动现场,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表演情景剧《我爱你,中国》。图/厦门市关工委 提供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2025年来,厦门市各级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优势,精心策划了主题夏令营、主题备课会、主题巡回宣讲、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广场活动、主题微电影制作等一系列形式多样、贴近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
从厦门革命烈士陵园到五通灯塔公园里的抗战死难者纪念碑,从陈嘉庚纪念馆、集美中学李林园到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筼筜故事馆……活动通过可看、可听、可感、可参与的“立体式”学习教育,致力将“青少年党史学习月”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引领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据悉,自2022年中国关工委将每年7月确定为全国各级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以来,厦门市关工委始终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持续推动、久久为功。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各项活动,在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为引领的主题教育,已成为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品牌。
厦门市关工委主任陈秋雄表示,下一步,市关工委将持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通过开设党史专题讲堂、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开展红色影像观影、推动经典著作研读等方式,打造融历史教育、情感熏陶与信念培育于一体的党史学习体系,不断深化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1
夏令营启智润心 党史学习更生动
“鹭岛红途·筑梦新程”青少年党史学习夏令营精彩纷呈
7月8日,“鹭岛红途·筑梦新程”青少年党史学习夏令营在厦门外国语学校思明校区开营。为期三天的夏令营以理论教学、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为厦门市优秀初中生代表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党史学习之旅。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夏令营紧扣“鹭岛红途·筑梦新程”主题,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开方式”更生动。
理论课堂上,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宇以《苦难辉煌的百年党史》为题,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隧道,感悟百年大党的精神伟力。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在“五老”带领下,走进五通灯塔公园,在厦门抗战死难者纪念碑前“触摸”血泪交织的厦门抗战史;驻足集美中学李林园,缅怀抗日女英雄李林,深切追忆其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迹;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铭记嘉庚先生抗日救国的热血丹心;探访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和筼筜故事馆,感受特区发展的时代脉搏,了解筼筜湖蝶变传奇。学生们纷纷点赞:“走出课堂,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化作可感知、可触摸的鲜活存在。”
夏令营期间,同学们还通过观看电影《太行山下》、学唱《游击队之歌》、撰写心得体会、绘制红色书籍阅读手抄报等形式,在影像、旋律与笔墨间,深化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解。
活动2
鲜花献英雄 少年立壮志
厦门市青少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广场主题活动凝聚力量
“请先烈放心!鹭岛之风,传颂您不朽荣光。祖国之海,铭记您铮铮誓言。我们必将接续薪火,谱写新章。”9月21日,厦门革命烈士陵园内,少先队员誓词铿锵,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场由厦门市关工委、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厦门一中和厦门实验小学共同承办的“抗战薪火长赓续,扬帆筑梦谱华章”——厦门市青少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广场主题活动,通过诗歌朗诵、经典歌曲合唱、向人民英雄敬献鲜花等丰富形式,带领厦门市大中小学学生代表共同追忆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庄严肃穆的活动现场,厦门实验小学的“红领巾”们以一首《抗战薪火照鹭岛,民族丰碑耀中华》诗朗诵,深情讴歌革命先烈,抒发鹭岛少年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厦门一中合唱团激昂演绎经典歌曲《保卫黄河》,雄浑的旋律让大家深切感受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奋勇抗争的磅礴力量。活动在全场激昂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达到高潮,嘹亮的歌声既昭示着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也寄托着对和平未来的坚定信念。
厦门一中初一学生黄晨杰说:“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对厦门的抗战历史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更加深切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还表示,将更加认真学习,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活动3
“五老”宣讲接地气 抗战精神入人心
“五老”巡回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开展抗战精神主题宣讲
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动人的故事与炽热的情感。今年8月至9月,厦门市关工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巡回宣讲团走进岛内外学校、社区,将身边的抗战故事娓娓道来,让伟大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如何让青少年真正理解那段烽火岁月?厦门市关工委组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巡回宣讲团,成员既吸纳了深耕地方历史的专家学者,也有熟悉青少年心理的一线教师。在备课会上,宣讲团成员达成共识:要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让历史走出课本、走进心灵。
巡回宣讲于8月24日正式启动。集美中学退休老党员、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金春欣率先走进多所学校和社区,带来主题为《追随嘉庚足迹 弘扬抗战精神》的宣讲,通过翔实史料还原陈嘉庚先生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抗战、奔走呼吁抗战到底的壮举,拉开巡回宣讲活动的序幕。
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宣讲团足迹遍布岛内外。在集美区后溪中学,福建省特级教师罗文明以《抗日女英雄李林》为题,依托丰富史料,用生动感人的讲述,展现了华侨女英雄李林从毅然归国求学到奔赴前线、壮烈殉国的光辉人生轨迹。在厦门三中,厦门市教育局原督学、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刘瑞光以《厦门的抗战》为题,系统梳理厦门抗战历史脉络,通过翔实史料和感人故事,再现厦门人民顽强抵抗外侮的英雄事迹。在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办宣讲师、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向群以《风雨如磐话当年》为题,运用珍贵历史影像、生动案例和在地化叙事,多维再现厦门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与人物故事。在厦门市东山中学和翔安区实验学校,翔安区关工委报告团成员、《锄山英烈传》连环画主笔林淑滨以《青山埋忠骨·英魂照千秋——抗日烈士宋公铺的故事》为题,动情讲述抗日烈士宋公铺从觉醒成长到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的英勇一生。
宣讲团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精选影像资料、设计互动环节、运用多媒体手段,打造出一堂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思政课,深受师生欢迎。“原来课本上的抗战精神,就蕴藏在家乡先辈的故事里。”一名中学生在课后说。这种接地气、有温度的沉浸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历史、感悟精神的内生动力,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活动4
演讲传红色基因 热血铸未来脊梁
厦门市青少年主题演讲比赛结硕果
“课堂上,我认真写下每一个字,因为这字里行间,藏着建设祖国的本领;校园里,我大声讲好每一个抗战故事,因为这故事里,装着不能丢失的精神。”11月2日,“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由厦门市关工委、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厦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厦门第六中学承办的厦门市青少年主题演讲展示活动在厦门六中东渡校区举行,6名一等奖选手代表登台展演。他们以真挚的情感、铿锵的语言,讲述厦门的抗战历史与身边的英雄事迹,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坚定信念。
作为厦门市关工委和市教育局联合打造的品牌活动,厦门市青少年主题演讲比赛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赛事每年设定不同主题,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3个组别,设置校级初选、区级复赛、市级决赛和市级展示颁奖等环节,覆盖广泛、组织有序,为全市中小学生搭建展示语言才华与思想深度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届比赛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吸引了来自全市多所学校的上千名学生踊跃参与。
这不仅是一场演讲艺术的竞技,更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主办方表示,活动更看重的是青少年在备赛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厦门六中学生张珅宇是初中组一等奖获得者,他告诉记者,自己花了近半个月时间准备讲稿。“我讲述的是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的故事。先花了一周查阅资料,再向老师请教相关历史细节,然后反复打磨文稿。”张珅宇说,“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让我对‘厦儿团’的历史与厦门抗战历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组一等奖获得者、厦门市安兜小学五年级学生何润,为了准备比赛,特意和妈妈一起参观了厦门市博物馆。“我们在博物馆看到了林松龄烈士的事迹,了解到厦门抗日后援会的故事。回家后,就以这些内容为主题,和妈妈一起,共同查资料、写稿子,再请老师指导修改文稿。”何润说,“通过这次活动,我真切感受到书本上的抗战历史原来离自己如此之近,也对‘爱国’二字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何润的妈妈黄女士表示,陪孩子一起查阅历史资料、准备讲稿的过程,对家长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是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参赛选手文稿质量普遍提高,不少青少年在准备过程中主动了解本土抗战历史,通过实地寻访、资料梳理和内心感悟,使演讲内容更加真实动人、富有感染力。这也让抗战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实现了“以讲促学、以学促思”的教育目标。主办方表示,这正是持续举办并不断提升演讲比赛的意义——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
一个新变化是,本届比赛中家长的参与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借助这一平台共同学习、共同感悟,让红色教育跨越课堂、融入亲子互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