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漳州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以“诚信漳州”建设为抓手,以便民惠企为目的,多举措持续营造守规矩、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诚信体系建设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助推漳州市高质量发展绘制美好的诚信蓝图。
筑造“新平台”,民生政策便捷快享
全面实施“信用+智慧”模式,完成漳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升级改造,打通30多个数据接口,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共享脉络,构建信用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获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平台网站”称号。
漳州市提升政府监管助企力度,在工程建设、物业服务、垃圾运输等20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从“平均用力”转向“靶向监管”,实施年报宽展期服务,全市共有16057户市场主体受益,免予实施行政处罚及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减少市场监管执法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加大营商平台督导力度,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数字化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设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监测模块,实现对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预警与督导,进一步提升全市信用建设、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优化“新举措”,拓展信用惠农助企
创新政银合作惠企机制,推行“信用+金融”模式。漳州重构升级漳州“信易贷”平台,定制化建成“一网五角色”平台架构,加强政社银企合作,实现一站式信息查询服务,企业融资更加便捷高效。该平台归集企业水、气、生态环境、行政强制、科技研发等领域信用信息,入驻36万家企业(个体工商户)、47家机构,涵盖银行、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典当、小额贷款等。拓展“信易贷”平台融资服务功能,建成一站式金融超市,上线产品220个,涵盖税务贷、数字供应链贷、流动资金贷等,累计授信10126笔,授信金额1011.91亿元。
同时,积极开展失信专项治理,指导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打造“线上+线下”双轨修复渠道,提升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的便利度,截至目前,共完成信用修复1.2万条,及时为3224家市场主体“消毒清淤”,有效保障企业权益;完善容缺受理制度,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归集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信息770万余条,建立告知承诺+容缺后补信用审批制度,实现高效审批,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少跑腿、不耽搁、加速度”的便捷服务。漳州“信易贷”平台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特色平台”称号。
漳州市还积极打造涉农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发布涉农金融产品264个,累计为116.09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110.44万户,45.69万户信用农户获授信支持,贷款余额达557.09亿元。积极推进“银税互动”,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与金融信贷相挂钩,企业仅凭纳税信用就可申请高达300万元的信用贷款,累计为13953家企业发放贷款30243笔、金额150.75亿元,为企业融资发展添动能。
打造“新品牌”,擦亮“诚信漳州”底色
漳州市聚焦惠企政策兑现中存在的企业看不明白、不会申报和部门审核费时、审批慢等问题,出台《漳州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方案(试行)》,投用漳州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流程再造、信用监督等方式,推进政策兑现智能匹配、智能提醒、智能兑现,共有1.6万家企业获得奖励补助资金,总计3.6亿元,持续深化诚信建设的正面导向。
在诚信宣传教育方面,漳州市充分发挥“信用中国(福建漳州)”门户网站窗口作用,发布各类信息2万余条,依托活动室、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开展诚信建设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街道社区、进村镇等信用建设方面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诚信文化建设氛围。
近年来,漳州市信用工作成效多次获肯定和推广。其中,《漳州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营商环境现场会(厦门)宣传推广,漳州市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工作经验在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作介绍,《福建省漳州市司法诚信码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被司法部办公厅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漳州市:打造农村信用先行典范 引“活水”浇灌乡村振兴“致富田”》《漳州市:首创司法诚信码 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被“信用中国”网站、微信公众号刊登推广,并作为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推广。(闽南日报 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