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东南网11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郑雨萱 苏依婕)

古雷石化基地航拍图 陈汉祥 摄
“十四五”这五年,是福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深情牵挂,指引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福建建设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两次亲临福建考察,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福建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注入了强大动力。
继往开来,谱写新篇。时间的如椽巨笔,绘就新时代新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奋进的八闽儿女,不断激发出争优争先争效的昂扬斗志,在改革发展中续写蝶变华章,用更加生动的实践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硕果盈枝。
“十四五”时期,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4.37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78万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6万亿元,接连跨越两个万亿元台阶;改革开放向纵深突破,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各项民生事业提质扩面,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交出了一份厚重亮眼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更有底气:经济大省坚决挑大梁
冬日暖阳下,古雷港区码头一派繁忙景象。随着园区产业链持续完善,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多船同泊已成为常态。
2024年,总投资约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和总投资711亿元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开工。两大项目先后刷新我省外商投资项目和单体工业项目投资额纪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党中央有号令,福建见行动。敢于担当的底气,来自不断增强的实力。
从量变向质变,从追赶向领跑。“十四五”期间,福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亮眼数字背后,既有传统产业的焕新升级,更有新质生产力的破茧生长。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白羽肉鸡新品种“圣泽901”突破国外种源垄断,国内首款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成功上市……一连串振奋人心的“首个”“率先”,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十四五”期间,福建以体制机制赋能,组建省委科技委,出台“福建科创20条”等政策举措,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和福厦泉自创区建设;以高能级平台为引擎,重组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省创新实验室由4家增至8家,转化科技成果370多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夯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由63家增至9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均实现倍增。
实体产业,是经济大省实力的根基所在,也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
“十四五”期间,福建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产业基础“根深叶茂”,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从零开始,领跑全球,宁德时代是福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龙头企业带动下,80余家产业链头部企业集聚宁德,构建起“原材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拆解提取原材料”全闭环产业链。如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超37%,带动锂电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
纲举目张,千帆竞发。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依托,福建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七大新兴产业。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居全国第5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20年的19.7%跃升至2023年的28.8%,全省万亿级产业集群2025年有望达到5个。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福建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从2020年的2.03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2万亿元,年均增长超12%;数字经济“独角兽”“瞪羚”创新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89家增长到2025年的350家,年均增长超30%;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超七成,居全国第2位。
蓝色引擎“挺进深蓝”,“海上福建”动能澎湃。“十四五”期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3位,远洋渔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持续刷新纪录,率先形成电动船舶全产业链,电动船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全省拥有217个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福州、厦门、湄洲湾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舟大者任重。如今的福建,传统产业根基稳固、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新质生产力如春潮涌动,正以昂扬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更加均衡:在协调发展中迈向共富
走进莆田市涵江区乡村,家门口的小工坊藏着“共富密码”。
“闽台农业融合共富工坊”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哆头共富工坊”助力“土特产”从直播间走向广阔市场……各具特色的就业创业平台,推动产业扎根乡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共富之道,富民为始,均衡为要。
早在2019年底,福建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进入“十四五”,如何再攀高峰?福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全省1.4万多个村全面提升。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城与乡,在双向奔赴中迸发生机。五年间,全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全省铁路县级覆盖率超91%,所有县市实现了15分钟内上高速,100%建制村实现通客车、通邮。打通经济“大动脉”,铺就城乡共富的康庄大道。2024年,福建人均GDP居全国第4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7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福厦高铁正式通车。
山与海,在相向而行中共享发展机遇。五年间,福建接续念好新时代“山海经”,优化32对县级结对关系,实施协作项目近1300个;启动建设厦龙合作区等6个“产业飞地”“科创飞地”;龙岩、三明人均GDP领跑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的设区市比值为2.05,均衡性水平居经济大省前列。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福建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推动各项民生事业提质扩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今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再次提及三明医改经验。
作为三明医改经验的策源地,福建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8家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投入运行,数量居全国前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面对人口结构转型带来的新课题,福建坚持“公共服务跟着人口走”,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十四五”期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等多项教育指标全国领先;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5%;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全省村级全覆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厚植城乡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方能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得更深更实。
安溪茶乡的露天戏台座无虚席,福州西湖畔开展公益演出“周末戏相逢”,屏南村民指尖点播“云端闽剧”,龙岩培田村建起乡村文化会客厅……五年来,福建着力构建普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打造“八闽书房”等公共文化新空间730余个,持续打响村歌村晚、百姓大舞台等品牌。优质文化资源畅达基层、润泽城乡,让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
更具活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从高空俯瞰厦门翔安,一只“白鹭”正在蓄势待飞——这就是建设中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大的新建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于2022年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底基本建成。机场投入使用后,将为福建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从改革试验田到开放最前沿,“十四五”期间,福建聚焦“机制活”,不断深化具有福建特色的改革,用好用活重大开放平台,营商环境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接连创造多个“全国第一”。继全国首个农业碳汇、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上线后,全国首张由海洋与渔业部门备案确认的蓝色碳票在福州颁发。项目涉及连江县安凯乡奇达村约171公顷蓝色海域,折算碳减排量27456吨,估值超过55万元。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五年来,林改、医改等福建特色品牌历久弥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丰硕,39项改革举措向全国推广,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
“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纵深推进,为企业减免材料超60%;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同向发力……福建以“阳光雨露”滋养民营经济“参天大树”,全省营商环境总体满意率连续四年超85%。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海丝”核心区,福建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沿着串联起“一带一路”的交通纽带看,2022年7月15日,首趟中欧班列(福州)从江阴港站鸣笛启程。运营三年多来,承运超10亿元货物,其“海铁联运创新案例”被联合国贸发会议列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最佳实践”,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支点。
如今,“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53家,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金砖创新基地、中印尼“两国双园”等开放平台效益凸显。2024年,全省进出口规模占全国4.54%,稳居全国前列,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地位特殊。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重大使命,福建努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福建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均居大陆前列,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首创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模式,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活动常办常新,福马、厦金“同城生活圈”加快构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更加牢固。
一项项改革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一个个开放平台联通世界,一幕幕生动图景描绘两岸融合发展……如今的福建,改革开放“活水奔涌”,高质量发展“春色满园”。
回望这五年,奋斗的汗水浇灌出丰硕成果;
踏上新征程,奋进的号角激荡在闽山闽水。
“十五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是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关键时期,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重要阶段。只要我们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把新福建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用更加生动的福建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