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福州
人民日报关注: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wmf.fjsen.com  2025-11-17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7日第04版)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迈向“十五五”的民生图景)

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初冬,暖阳普照,福建省福州市思儿亭互通立交桥下的口袋公园,几位老人坐在环状花坛式坐凳上闲聊,孩子们在奔跑嬉戏。彩绘的茉莉花在桥墩上绽放,与周边绿意相映成趣。

城市立交桥下、街角闲置地里,曾经不起眼的边边角角,变成了一座座精致的口袋公园。“休闲锻炼,交友下棋,这些利用桥下空间打造的口袋公园,细节里透着暖心。”市民郑浩说。

“十四五”时期,福州市新建口袋公园381个。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方寸之美”,串起一道道绿意盎然的风景线,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百姓的生活日常。

立交桥下的空间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光照不足、水土易流失,绿植长期长势不良。如何改造利用?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在相关部门协同创新下,桥下空间和桥下绿地整合利用、整体改造的思路逐渐清晰:清理规整绿植,铺上透水混凝土,并面向人行道方向增设出入口和环状花坛式坐凳;在一些立交桥下,口袋公园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雨水花园”,将立交桥下排水接入旱溪景观,节约养护成本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精心‘打扮’下,原本阳光不足的城市边角地带焕然一新。”福州市园林中心工作人员说。

桥下空间利用得当,共享草坪也在增强市民幸福感。

在福州乌龙江公园,宽阔草坪上,露营的人们悠然自得。“很惬意!我经常带着小朋友过来。”市民姬女士笑着说。据了解,福州市目前开放了35处共享草坪,园林部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群需求,提供更多适儿化配套、适老化设施以及户外休息区,提升群众幸福感。

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口袋公园建设中,福州市注重融合绿地周边区域名人故事、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美学体验、生态园林融为一体。在晋安区松山文化园口袋公园中,两棵古榕树亭亭如盖,一旁设置的“榕影亭”,既能遮阳,又成为展陈非遗文化的活动场地。公园四周,则以福州特色的“马鞍墙”组成文化矮墙,植入描述后屿线面等非遗传统技艺内容,让小公园成为传承城市基因的活态展厅。

除了休闲娱乐,口袋公园还逐渐成为市民乐享绿色生活、践行环保理念的重要舞台。

手机上轻点“园林公益”平台小程序,市民严江使用自己的“园林积分”成功兑换了一盆绿萝和一把小花铲。在福州市,市民通过参与各公园组织的园区志愿服务等活动来获得“园林积分”,积分不仅能免费换取各类绿植及园艺工具,还能免费兑换福州市动物园等景区门票。

此外,“园林公益”平台也为市民和园林部门之间搭建了便捷沟通的桥梁。

原来,在南江滨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市园林中心收到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园区内增加亲子游乐设施。通过实地调研,园林部门认为该建议可行,立即形成项目清单付诸实施。如今,南江滨生态公园的金沙飞舞区域成为小朋友们争相打卡的游乐区。“市民的需求获得及时反馈,公园项目建设得到精准改善,双方形成良性循环。”福州市园林中心工作人员说。

从立交桥下的精致花园到街角巷尾的“金角银边”,从传承历史的摩崖题刻到智慧便民的休闲空间,口袋公园已成为城市生态画卷上的点睛之笔。目前,福州市现有各类公园超1500个、城市绿道超1300公里,平均每人拥有15.97平方米的公园绿地。

今日福州,“绿色福利”全民共享,“绿色家底”越来越厚。(记者 刘晓宇)

编辑手记

积攒绿色 乐享未来

福州创新的“园林积分”制度,意义远不止于鼓励大家用志愿服务换取绿植和门票。它构建起一套“绿色互动”机制,把每一份微小的绿色行动转化成积分,最终积攒成一座城市的生态底色。

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减轻了公共管理压力,也增进了对一草一木的理解与珍视。这种“从我做起”的自觉性,比任何宣传和管理手段都要有效。这正是城市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它并未停留在调动一时一地的热情,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在润物无声中培育“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绿色行动的践行者,城市也将收获日益丰厚的理念成色与充满生机的发展未来。(张雪妍)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7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