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化赋能促共富
——长汀县庵杰乡打造汀江源头乡村文化会客厅实践
文明风11月14日讯 闽西大地山峦叠翠,汀江源头生机盎然。作为汀江的发源地,长汀县庵杰乡立足“山水古寺”资源禀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创新探索“党建+文化+生态”融合发展路径,全力打造集生态展示、文化体验、研学交流于一体的乡村文化会客厅,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深走实,让千年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庵杰乡涵前村村部航拍
激活红色引擎 凝聚发展动能
庵杰乡持续深化党建机制创新,将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全乡积极推行“党员责任区”与“先锋服务岗”制度,围绕重点领域设定岗位职责,引导基层党员在汀江源保护、乡村文化建设等一线工作中亮身份、勇担当、作表率。
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庵杰乡与铁长乡建立党建联动机制,共建流动党员联络站与服务窗口,有效增强跨域治理合力。同时,依托党建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联合开展“客家文化讲坛”“生态保护大家谈”等主题活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在产业发展中,庵杰乡做实“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茶叶、蜂蜜、油茶等特色种养合作社,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为文化会客厅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乡村文化会客厅共建活动
做优生态文章,彰显文化特色
庵杰乡牢记“源头担当”,构建“党委统筹、支部引领、网格管理、群众参与”的系统生态治理体系,持续实施“六禁”管控措施,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6.3%,汀江源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
在此基础上,庵杰乡积极推进“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汀江源生态康养走廊”:将帽盒山古寺的传说、大悲山的客家先民垦荒史等融入景区讲解词,开发“龙门祈福”“客家溯源”等文化体验线路,依托汀江源自然教育基地庵杰教学点开发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重要基地。
为提升文化会客厅的承载能力,庵杰乡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设施提升工程。完成生态骑行道路“白改黑”项目,串联起龙门洞、大悲山等景点,打造休闲健身热门路线;探索“房票”“地票”等“五票”改革,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房屋改造民宿;与长汀农本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龙门景区打造主题漂流体验地,2025年前三季度,庵杰乡接待游客量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万元。

跃龙门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激活文化基因,厚植发展底蕴
文化是文化会客厅的核心竞争力。庵杰乡突出“鲤跃龙门”核心文化IP,构建“文化IP+矩阵建设+功能融合”三项服务机制,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打造“1+6+N”文化矩阵体系——以跃龙门研学基地为核心,联动龙门茶园、党建长廊、游客服务会客厅、天下第一漂游客驿站、龙门风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六大功能区,拓建客家文化墙、生态科普角等文化微空间,形成全覆盖、沉浸式文化体验网络,基地内设全域生态旅游沙盘、玉扣纸制作技艺展示区、龙门红茶工艺体验区等,让游客深度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庵杰乡推动文化与法治、德育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已开展文明实践、农安科普、禁毒课堂、法治宣讲等主题活动68场;举办2025年长汀县“龙腾汀江·福聚龙门”漂流美食旅游季暨福建供销集市——助农销售、便民消费系列活动(长汀专场),进一步提升文化会客厅影响力。

鲤跃龙门
共建共享福祉增,绘就振兴新图景
文化会客厅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截至目前,全乡有300余名群众通过旅游服务业、文化产品销售等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5万元。“以前在外打工,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守着文化会客厅,一年就能赚十几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鲤跃龙门菜馆”的江大姐幸福地说道。
文化会客厅也成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3支文艺体育队伍定期开展演出;设立“农家书屋”,藏书1000余册,村民学习充电有了好去处。“文化会客厅让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大家的文明素养也提高了。”村民老陈如是说。
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纽带,在生态保护与文化振兴的融合中走出特色路径,庵杰乡乡村文化会客厅已成为展示汀江源魅力的“金名片”。“文化会客厅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富民平台。我们将始终锚定共同富裕目标,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让客家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庵杰乡党委书记谢东淇表示。

汀江源头漂流
(龙岩市委文明办 长汀县庵杰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