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厦门 > 同安区
垃圾屋“升级”:城市文明的细节答卷
//wmf.fjsen.com  2025-11-17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近日,厦门市今年计划新改建的50座垃圾分类屋(亭)已全部完工。从露天垃圾桶到功能齐全的分类屋,从被动投放到主动参与,这些遍布城市街巷的“绿色窗口”,不仅改写了人们对垃圾投放点的固有认知,更折射出一座城市在精细化治理中的文明进阶。(10月24日 文明风)

垃圾屋的迭代升级,本质上是对“人”的需求的深度回应。过去,露天堆放的垃圾桶常伴随异味、蚊蝇,既破坏居住环境,也让居民对垃圾分类望而却步。而如今,无论是贴合区域风貌的设计,还是智能设施的引入,亦或是人性化细节的补充,核心都在于消除居民投放的“心理障碍”与“操作门槛”。当投放环境从脏乱无序变得整洁舒适,当分类指引从生硬说教变得生动易懂,当技术手段从无到有地解决接触污染、异味扰民等痛点,垃圾分类便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成为一种顺应生活需求的自然选择。这种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改造,让城市治理的温度渗透到每个生活细节,也让文明习惯的养成有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垃圾屋的蜕变过程,也是城市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的过程。文明习惯的培育从来不是单向的政策推行,而是需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当宣传引导贴近日常生活,当居民的创新想法能转化为实际改进,当监督与共建成为社区共识,垃圾分类便从“要我做”的外部要求,转变为“我要做”的自觉行动。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不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而是通过搭建参与平台、尊重群众智慧,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文明建设的“合伙人”。当居民主动为垃圾屋优化出谋划策,当监督成为社区邻里的共同责任,文明便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成为融入日常的生活共识。

垃圾屋的变迁,更承载着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逻辑。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宏伟,更藏在垃圾处理这样的“小事”里。从硬件改造到制度保障,从群众参与到长效管理,每一环的推进,都是在为城市文明筑牢根基。当“高颜值、多功能、智能化”的垃圾屋成为城市标配,当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共识,城市不仅能拥有更洁净的环境,更能涵养出理性、责任、协作的文明气质——这种气质,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垃圾屋虽小,却是城市文明的微观切片。它见证着城市治理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共治,从功能满足走向人文关怀。在这些小小的“绿色窗口”背后,是一座城市对文明的执着追求,也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创造。而这种以小见大的文明进阶,正是城市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同安区委文明办 许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