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11月7日联合印发关于《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的通知》,《通知》聚焦当前互联网健康科普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了十条负面行为清单。(11月8日 中国新闻网)
在互联网深度融入大众生活的当下,健康科普成为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不良现象也随之滋生。部分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以健康科普之名行广告推销之实,严重违背了科普的公益性;一些所谓的“科普”内容缺乏科学依据,虚假错误信息泛滥,甚至断章取义曲解专业指南,误导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有甚者,夸大病情和治疗效果,以“神医”“神药”吸引眼球,通过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欺骗公众,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隐患。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卫生健康行业的形象,也破坏了互联网健康科普的生态环境。
如今,国家三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精准发力,为互联网健康科普领域划定清晰的红线,意义重大且深远。
健康科普的目的在于向公众传播科学、准确、实用的健康知识,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然而,虚假、误导性的科普内容却会让公众陷入健康误区,延误病情治疗,甚至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清单中明确禁止发布未经科学验证、虚假错误内容,禁止夸大病情和疾病治疗效果等行为,能够有效过滤掉这些有害信息,为公众提供一个健康、可靠的知识获取环境,切实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负面行为清单既是约束,也是保护。一方面,清单对医务人员的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负责地开展科普工作,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泄露患者信息、不得宣传推广超出专业领域的内容等。这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维护卫生健康行业的良好秩序。另一方面,清单也为医务人员划定了清晰的边界,让他们在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时有章可循,避免因不当行为而陷入法律纠纷和舆论旋涡,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此外,负面行为清单的出台,对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也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健康科普信息的传播范围广泛、速度快。不良科普内容的传播不仅会影响公众健康,还会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社会风气。清单的出台能够引导互联网健康科普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减少低俗、“擦边”、哗众取宠等不良内容的出现,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环境。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期待在负面清单的规范和引导下,互联网健康科普能够回归公益本质,为公众提供更多科学、准确、有用的健康知识,守护好公众的健康防线,让清朗的网络空间成为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乐园。(泉州文明网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