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祥晖社区每个月第一个周末都举办升旗仪式。祥和街道 供图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厦门市同安区祥和街道祥晖社区,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诠释——邻里之间不仅亲如一家,有难相互帮,有乐共分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九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这些志愿服务队伍,将邻里温情融入日常点滴,为社区勾勒出美好家园的温暖底色。
从一面国旗到百花齐放的志愿组织,祥晖社区从过去的“事事主导”,转变为如今的“搭台牵线”。当居民的舞台交还给居民,无数志愿服务的“微力量”,便能自然汇成社区和谐与文明的“大能量”。
一面国旗
点燃志愿服务的“精神引擎”
一切的改变,从一面流动的国旗开始。在祥晖社区的“牵线搭桥”下,银城明珠小区尝试以升旗仪式凝聚人心,唤醒居民对共同家园的归属感。
想法虽好,如何规范运作?社区主动对接共建单位——同安区人武部,邀请教官为首批小区党员和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起初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自行练习,后来共建单位的教官连续几个晚上到场指导,一步步帮我们规范动作和流程。”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回忆。
2021年7月1日,银城明珠小区首次自发升旗仪式成功举行,吸引了媒体关注,也在居民中引起热烈反响。从那一天起,这项活动真正交给了居民。志愿者们自己担任主持人和护旗手,一面飘扬的国旗,逐渐凝聚起众人的心。
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国旗护卫队也从最初的五六人,逐步发展壮大为一支70人的规范护旗队伍。
“现在,小区很多居民都知道每月第一个周末要升旗。”这支完全由居民组成的国旗护卫队,不仅成为社区凝聚力的象征,也成为后续众多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器”和精神源泉,为社区“微治理”注入了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
百花齐放
志愿组织成为“治理主角”
在国旗护卫队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共建家园的行动中,加入银城明珠志愿者协会,让文明、友爱成为小区的特色。
社区组建了文艺部、书苑、乒乓球俱乐部、棋牌社等九支特色队伍,形成了“天天太极拳,周周广场舞,月月升国旗,季季办晚会,年年有比赛”的浓厚文化氛围,让陌生邻居变成舞台搭档。
从事摄影工作的刘巧,总是带着设备出现在社区大小活动中,免费为大家记录美好瞬间。书法家李友仁老师定期开设公益课堂,春节时为居民义写春联。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将个人资源变成了社区共享资源......
居民当家
“微治理”化解“老大难”
当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居民从“旁观者”变了“当家人”,许多曾经的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社区发动居民共商共解“民生愿景”。通过“茶话会+现场会”收集民意,社区组织募捐,居民积极响应,为消防改造筹得8万元善款。
此外,志愿者队伍参与了水管网巡查,查出十几个漏点,单次就为社区止损5万多元;在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志愿者更是主力军,助力社区获得累累硕果,今年以来:
祥晖社区银城明珠小区党支部获评厦门市第三批“近邻党建先进小区党支部”;银城明珠国旗护卫队项目荣获“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祥晖社区银城明珠小区党支部“旗韵和鸣”品牌获得同安区“十佳党建品牌”。
“曾经有个姐姐出门接孩子,特意嘱咐邻居:‘如果群里接龙干活,一定帮我抢个号!’”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文凤分享的这个小小片段,正是居民将社区事务视为“自家事”的生动写照。
在银城明珠,居民们常念叨一个理念:“‘家’只是休息的地方,‘家园’才是需要我们一起奉献和建设的地方。”这种“家园”意识,是志愿服务能够持续发展的最深层次动力。
如今,社区拥有国旗护卫队、太极拳义务服务队、红线服务队等九支志愿队伍,爱心商家达60多家。全年开展志愿服务超过200场,让居民不仅“住在这里”变成“爱在这里”。(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