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黄献阔。翔安区委文明办 供图
文明风11月7日讯 在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后亭村,年近九旬的老党员黄献阔被誉为乡村“活济公”。他以仁心施医术,以赤胆兴乡村,以清贫践大爱,在义务行医、乡建攻坚、扶危济困的道路上坚守数十载,先后获“中国好人榜”“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厦门市“最美家庭”、厦门市“五好文明家庭”、第六届厦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殊荣,2016年12月被评为中国民间中草药协会名医疑难杂症特技人才。
妙手仁心六十载 义诊济世暖众生
17岁时,母亲右脚肿痛求医的经历,让黄献阔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医院四月难愈的病痛,经老中医几服中药便药到病除,这份神奇让他立下“钻研医术、造福乡邻”的誓言。为精进技艺,他曾独居翔安古宅山一整年,日夜辨识草药、钻研药性,四处拜师求教,22岁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良医。
如今87岁的他,仍坚守每日清晨8点坐诊的习惯,日均接诊十余小时,有时忙至次日凌晨。简陋的“诊所”里,每天有三十多位患者慕名而来,远及黑龙江、新疆等地。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小轿车尚属罕见,而后亭村因他常有车辆往来,成为当地一道特殊风景。从行医之初,他便恪守“分文不取”的铁律,即便家境优渥,从未收取过一分诊金。
2009年,同安患者蔡某患上尿闭怪病,腹部肿胀、生命垂危,医院束手无策。其家人找到黄献阔并许诺7万元酬金,他全力救治助患者康复,面对执意留下的存折,当天便原封不动送还。为降低患者用药成本、保证药材品质,17年前他开辟山间药园,亲手栽种300多种中草药,从采挖到炮制全程亲力亲为。2010年起,他整理行医经验编写医书,将秘方偏方无偿捐赠医院,同年获授全国特色医学“名医”牌匾,六十余载行医路,温暖无数困境家庭。
深耕乡建担使命 舍家为公促和谐
担任后亭村村长期间,黄献阔以乡村发展为己任,凭借长远眼光擘画村庄蓝图。他提出“集约用地、科学规划”的构想,带领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修通通往新圩集镇的道路,破解村民无地建房、建房无序的难题,为乡村发展筑牢根基。
卸任后,他初心不改,依旧心系乡村建设。旧村改造中,面对拆迁难题,他率先拆除自家房屋,以实际行动树起标杆。对思想有顾虑的拆迁户,他每晚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用真诚讲解政策、用耐心化解疑虑,在他的带动下,每日近十户村民主动签约,保障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如今,平坦宽阔的村道、整齐有序的房屋,无不镌刻着他的付出与担当。
作为村里的“和事佬”,他把邻里纠纷当作自家事,夫妻争吵、兄弟失和,他都主动上门调解,用真心化解矛盾、维系村庄和谐。1996年龙眼价格大幅下滑,他考察多地后引种早熟品种,在自家果林试验嫁接培育优良品种,而后在全市免费推广,助力果农增收,自己的种植收入也多用于帮扶乡邻。
清贫守节践初心 助学扶困显大爱
早期,他还包揽附近单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长达5年,每年“变废为宝”创收1万余元,悉数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孤寡老人。几年来,他累计捐款5万余元,资助近40名孩子圆了大学梦;为27位孤寡老人每人送上优质电饭煲,而每台电饭煲都需他捡拾近4000个塑料瓶,27台便意味着近10.8万个塑料瓶的积攒。每逢春节,他还为困难老人送去棉被、衣物或“慰问金”,让暖意浸透乡村。
2023年初,后亭村教育促进会成立,他当即捐资50万元助学。他深知,偏僻乡村的孩子唯有靠教育才能改变命运,愿以自身力量带动村民重视教育。虽子女皆是当地知名企业家,他本可安享富足晚年,却选择“苦行僧”式生活,用清贫诠释担当,以奉献温暖人心,成为乡亲们心中最可靠的依靠。(翔安区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