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日,由市社科联指导,鼓楼区委文明办、区社科联等单位主办的2025年鼓楼区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正在冶山春秋园及周边开展。活动以“加快社科强省建设,赋能‘十五五’规划”为主题,集展览、市集、研学于一体,呈现一场社科知识的盛宴。(10月29日 福州日报)
社会科学普及从来不是抽象理论的单向宣讲,而是连接学术殿堂与大众生活的桥梁。2025年鼓楼区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以“加快社科强省建设,赋能‘十五五’规划”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展览、烟火气市集、青少年研学等一系列生动实践,为社科知识“落地生根”提供了鲜活示范。唯有以创新形式破题、以民生需求为基、以代际传承为脉,才能让社科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社会发展注入深层动力。
社科普及需以“沉浸式体验”破题,让理论可观可感。枯燥的术语与抽象的概念,往往是阻隔知识与公众的高墙。鼓楼区巧妙将福文化普及融入福建博物院“福巡八闽”项目,设计出一条“寻福、送福、造福、享福”的行走动线——从孔雀蓝釉瓶窥见海上丝路的贸易智慧,于冶山遗址触摸福州千年建城史。观众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文化的亲历者、探索者。这种由静到动的转化,使“福文化的哲学内涵”不再悬浮于书本,而是附着于文物、路径与互动之中,成为可感知的生活风景。
社科普及要以“烟火气载体”扎根,让知识服务于民。社科的价值,终究要落在服务生活、解决民忧上。冶山春秋园内的社科市集,正是“烟火气里品社科”的生动诠释。软木画与油纸伞的非遗传习,让人在指尖触碰文化的温度;瑞来春堂的义诊与海峡银行的便民服务,则将社科智慧融入医疗健康与金融常识。这让“社科”不再是冰冷的学术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帮手。当社科普及走出讲堂,伴着市井香气与茶汤清甜,它便真正从“高处”落到了“身边”,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
社科普及应以“代际传承”蓄力,让文明薪火永续。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未来,更是社科普及的关键群体。鼓楼区“小小讲解员”研学活动,将孩子们引入冶山春秋园这座“露天博物馆”。从沙盘解读城市布局,到马球场遗址聆听历史典故,再到社科长廊聆听文脉故事,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文化认同的播种。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向游客讲解欧冶子铸剑的典故时,他们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成为文明接力的“点灯人”。唯有让社科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才能实现文化的代际传递,为社科强省建设积蓄长远力量。
社会科学普及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创新形式、贴近生活、面向未来的系统工程。从沉浸式体验让理论“活”起来,到烟火市集让知识“暖”起来,再到青少年研学让文脉“传”下去——每一步探索都在说明:当社科真正与大众的呼吸同频、与生活的脉搏共振,它便能释放出推动社会进步、支撑未来规划的磅礴能量。(鼓楼区委文明办 王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