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漳州
培育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振兴
//wmf.fjsen.com  2025-11-10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某村庄的宴席现场,几十张圆桌沿街有序排开,桌上龙虾、鲍鱼等山珍海味堆叠如小山。尚未散场的宴席上,剩菜已溢出泔水桶。这场豪华寿宴,却让主家背上债务。这样的场景在农村并非孤例,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现象,正将承载文化内涵的传统礼俗异化为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当民俗文化的内核被物质符号架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文明传承的深层逻辑。

仪式异化:从文化传承沦为面子竞技

传统民俗中的“礼尚往来”,在当代农村演变为精准计算的利益交换系统,形成“送出去必须加倍收回”的隐形债务链。婚宴标配从朴实的“八大碗”升级为奢华的“海陆空”,酒席规模一再突破已成常态,这种竞逐逐渐将情感表达异化为财富展览。

文明重构:破立之间彰显乡村智慧

不少地方正借助数字技术重塑乡村价值坐标系,为农村文化基因迭代升级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泉州永春县搭建“乡风文明积分平台”,将简办红白事纳入信用体系,积分可兑换电商购物券、医疗体检等服务。当文明行为获得可量化的正向激励时,新的价值评判标准便悄然生长。

范式转换:构建新型乡村伦理共同体

重建乡村礼仪体系,关键在于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共同点。武夷山五夫镇恢复朱子家礼中的“礼之本在敬”理念,将婚丧仪式简化为敬茶、诵家训等核心环节,既保留文化仪式感又消解物质堆砌。用实践证明,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精神内核而非形式载体。

重构乡村社会资本的关键在于构建新型互动模式。例如:“共享礼堂”模式,将各村闲置礼堂改造为多功能文化空间,使红白事从家庭事务转变为社区公共活动。通过集体记忆的共建共享,重构“情义共同体”的价值纽带。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农村的大操大办现象反映了传统文明现代转型的深层阵痛。要解决这一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文化根脉,也不能放任习俗野蛮生长。当我们在土楼看到新人用客家山歌代替奢华婚宴,在漳州古村见到电子鞭炮取代火药鞭炮,这正是乡村文明的新图景。这场静悄悄的文明革命,终将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明新形态。(漳州文明网 福建片仔癀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黄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