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10月1日《漳州市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这场以法治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实践,恰是漳州文明底色的生动注脚。养犬虽为私事,却连着公共安全与邻里和谐,漳州的探索让“犬守规矩、人守礼”从愿景变为现实。
法规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发力。漳州以15条精炼条款直击痛点,从“每宅限养一只”到“犬绳不超1.5米”,从强制疫苗接种到明确禁入场所,每一项规定都回应着群众关切。诏安此前发生的大型犬伤人事件,更印证了规则缺位的隐患。这种“小快灵”立法思路,既划清了行为边界,也为执法提供了清晰依据,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法治智慧。
文明的落地更需温度与巧思。漳州没有止步于“一纸规定”,而是构建起多元共治体系:芗城区金源社区用“积分兑换”激励合规养犬,犬类协会推动“免疫+登记”便携化,智慧养犬系统实现“线上备案、动态监管”闭环。当市民阮女士领到首张电子犬证,当扫描二维码就能为走失犬寻主,刚性规则便有了民生温度。这种“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实践,让文明养犬从义务变成自觉。
养犬文明从来都是城市素养的试金石。从遛狗牵绳、清理粪便的细微之举,到主动办证、定期防疫的责任担当,每一位养犬人的行为都在书写城市文明。漳州的实践证明,文明不是单向约束,而是法治划定边界、素养填充内涵的双向奔赴。
当法治的刚性与治理的柔性同频共振,当个人的责任与社会的共治形成合力,漳州的街巷间必然会少些纠纷、多些和谐。这场养犬文明的升级,正是漳州守护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生动实践。(漳州文明网 漳州统计局 徐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