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漳州
以餐饮有礼涵养餐桌文明新风尚
//wmf.fjsen.com  2025-11-04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漳州古城西广场的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既是倡导“餐饮有礼”的“生动课堂”,也是守护粮食安全的“行动号角”。它不仅让我们看见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的艰辛,更唤醒了对“餐饮有礼”深层内涵的思考——这不仅是节粮爱粮的坚守,更是饮食礼仪的彰显、健康理念的传递。唯有将科学饮食、文明用餐、珍惜粮食融入三餐四季,才能让“餐饮有礼”真正跳出“宣传口号”,成为扎根生活的行为习惯。

以认知培育为核,点亮餐饮有礼的思想明灯。“餐饮有礼”的落地,首在让人们读懂其背后的价值——不仅是反对浪费,更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健康的负责、对资源的敬畏。漳州活动中,各单位通过实物展示普及“大食物观”、用宣传折页讲解科学膳食,正是从认知层面打破“餐饮只是吃饱”的浅层认知;校园里的“粮食安全小课堂”、社区里的“家庭烹饪妙招分享会”,则让不同群体从知识层面理解“为何要有礼”“何为有礼”。这种从“知”到“信”的培育,远比单纯的规则约束更持久,能让“餐饮有礼”真正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

以场景渗透为要,搭建餐饮有礼的实践舞台。“餐饮有礼”不是抽象概念,需在具体场景中落地生根。家庭厨房是第一阵地,按需备餐、巧用食材边角料,让“有礼”融入日常烹饪;餐饮门店是重要窗口,像不少餐厅推行的“小份菜”“半份价”“N-1点餐建议”,将节约理念转化为可选择的服务;校园食堂是培育土壤,通过“光盘换水果”“文明餐桌评比”,让青少年在集体生活中养成习惯。漳州活动选择在古城广场这样的公共空间开展,正是看中其场景辐射力——现场的互动答疑、技巧传授,能让“有礼”的做法直接走进市民的生活场景,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

以文化传承为魂,厚植餐饮有礼的精神底蕴。“餐饮有礼”从来不是无源之水,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俭以养德”的古训,也契合现代社会“健康中国”的理念。从古代“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规范,到如今“分餐制”“公筷公勺”的健康倡导;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家训,到漳州活动中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挖掘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礼”元素,结合时代需求创新表达——比如将节气饮食知识与节约理念结合,用短视频科普“时令食材不浪费”的技巧,能让“餐饮有礼”既有文化温度,又具时代活力,实现从“践行”到“传承”的升华。

“餐饮有礼”不应只是世界粮食日的“限定话题”,而应是贯穿日常生活的“常态自觉”。当认知照亮方向、场景提供舞台、文化注入灵魂,“餐饮有礼”必将从零散的行为,成长为全民共守的文明风尚。让我们从每一餐的理性点餐、每一粒米的珍惜开始,共同绘就粮食安全有保障、饮食文明蔚然成风的美好图景。(漳州文明网 “漳州110” 高子睿)